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中小企业转型压力大于融资难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7日 16:3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羊城晚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央行12日发布的一季度金融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自去年1月份以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1万亿元,远超市场预期。与之形成鲜明相对的是,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依然居高不下,这说明实体经济与银行金融系统流动性分化的局面依旧严重。笔者有两点疑问,中小企业“回归实体”到底有多难?中小企业还有比资金压力更大的压力吗?

  当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发达国家,“回归实体”都是一个热门词。近些年,由于劳动力、资金、原材料、土地和资源环境成本不断攀升,人民币进入战略性升值通道,我国已经进入了高成本时代。这对于依赖于“成本驱动”以及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中小企业而言,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被淘汰出局的越来越多,做实业变得越来越难。特别是面对着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新趋势,中国的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压力要远远大于资金的压力。 

  除了融资难,中小企业感到“实业难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制造业利润被成本上涨因素抵消殆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动人口占比持续上升,这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也通过高储蓄率保证了资本存量的不断增加,但这一增长动力在2004年之后开始弱化。2004年前后,东南沿海出现了低端劳动力供给紧张的问题,制造业成为“用工荒”重灾区,随后在一些中部地区,也出现了用工紧张的现象。

  从趋势性的角度上看,跨越“刘易斯”拐点之后的劳动力成本上升、金融属性推动的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上涨,形成中小企业利润水平的长期挤压效应。此外,我国中小企业承担着高税负是个不争的事实。过重的税负不但增大了企业的负担,而且降低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和竞争能力。

  而从国际大环境看,中小企业正在遭遇全球“再工业化”下的新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后,美欧意识到需要改变过去那种“债务推动型”增长模式,重归实体经济愿望强烈,“再工业化”思想在美欧国家盛行,而中小企业也成为美欧“再工业化”战略实施的主要经济载体。这一动向对我国中小企业会产生巨大影响,美国产业转移政策,如海外产业国内化以及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及产业化的全球制高点的竞争将更加激烈。2010年1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起“国家出口倡议”,通过保护知识产权等,为本国中小企业自由公平进入国际市场保驾护航。近期,奥巴马正在实施“金钥匙”计划,拟推动4000家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尽管美在华投资回报开始下滑,然而企业盈利率仍然保持高位,增幅达到30%以上,而美国中小企业涌入中国淘金,有可能掀起一轮“鲶鱼效应”。

  美国为实现“再工业”战略而强化其中小企业出口竞争力的举措,比如可能会以专利、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手段,加大对高新技术的控制和市场垄断,提出更高的标准,这势必对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竞争持续产生重大挑战。中小企业“回归实体”,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内外双重考验,中小企业必须加快创新和转型来应对挑战。

  (作者为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据其新浪博客)

热词:

  • 中小企业
  • 融资难
  • 回归实体
  • 鲶鱼效应
  • 金钥匙
  • 刘易斯
  • 实体经济
  • 金融属性
  • 2004年
  • 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