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环保专家:当前空气质量主要矛盾还是PM10治理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8日 09: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解放牛网电子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新增可吸入颗粒物PM2.5监测指标,同时严格PM10监测指标标准,有的城市还开始监测PM1指标。

  昨天,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主任、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郝吉明,为今年上海市公务员科学讲座作首讲时表示,当前主要矛盾仍是PM10治理,因为PM10治理对PM2.5指标的改善同样有效。

  PM1更易沉积肺部

  PM1,比PM2.5、PM10更为细小,只有一根头发丝粗细的1/70。因此,PM1也更易在空气中“随风逐流”,更易被吸进肺泡,沉积在肺的底部。研究还表明,这些极细颗粒能诱发肺部和心脏疾病,儿童和老人是敏感人群。

  郝吉明认为,PM1主要不是直接排放至大气的“一次颗粒物”,更多是经过化学反应的“二次颗粒物”,由其它气态污染物转化而来。各种不同直径的颗粒物并非分离关系,不能单独控制。

  我国在PM10治理中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排放,对PM10以下的颗粒物都有重要作用。PM1监测的研究意义更大,可揭示被污染空气中不同粒子的来源分布、化学构成等。目前,各国均无相应的PM1监测指标。

  PM2.5接的是“低轨”

  我国PM2.5监测指标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标准,但郝吉明表示:“尽管是国际接轨,接的却是‘低轨’。”

  世卫组织PM2.5的24小时平均浓度标准由“三段”组成:第一过渡阶段限值75微克/立方米,第二过渡阶段限值50,第三阶段30,最后有一个指导值为20。

  目前,我国采用75的第一阶段值,欧盟、美国以及环保先进国家加拿大,分别采用第二、第三阶段值以及指导值。郝吉明认为,这种接轨是与现有国情相适应的,发展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城市,PM2.5越发成为其治理重点。

  监测应成网成比例

  现任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的郝吉明,自1999年申奥之年起便在清华设点监测PM2.5。同时,他也长期在崇明岛监测PM2.5。

  他认为,对于PM2.5监测,既不能像有些地方将监测点几乎都设在公园、绿地等环境中,也不能都把监测点设在重污染区,这样只能反映局部,无法反映整体。科学的设点应在不同类别的环境中分布,按照本地各类环境的比例,如工业区、商业中心设点,当然也可包括路边点,共同形成一张监测网。

热词:

  • 主要矛盾
  • 治理
  • 低轨
  • 监测指标
  • 肺部
  • 环保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可吸入颗粒物
  • 氮氧化物
  • 二氧化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