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4月5日,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标准所所长吕士健透露,近期已完成热量表国家标准的报批工作,准备报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批。
“热量表行业产品标准(CJ128—2007)的修订,意味着热量表将从行业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争取今年批准发布。”吕士健表示。
升级为国标
从2009年开始,吕士健所在的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开始着手对热量表标准做第二次修改,参考标准是欧标EN1314—2007,第三版将作为国家标准制定。记者从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查询,热能表已被列为在编产品国家标准。
吕士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热量表升级为国家标准,是希望从节能的角度引起重视,覆盖更大范围。
大连世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总经理赵永芳认为,企业应该接纳这个标准,这表明国家对热量表行业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
两大变化
吕士健介绍,此次修订增加了符合国情的条款,甚至有些条款比新版EN1314更严格,特别是流量传感器耐久性试验和通讯协议两大问题。
热量表主要由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积分仪三部分组成,流量传感器的精度是保障热量表质量的核心部件。实践表明,热量表主要问题是流量传感器不过关。
此次标准修订最大看点,是对流量传感器增加了基本耐久性试验,由原来的恒流量、300小时的测试,提高到变流量、2400小时的测试,保证5年寿命指标。与欧标不同的是,2400小时的温度设定在95℃。
另一大变动是曾遭遇到众多企业争议的统一通讯协议问题,增加了光电接口远传抄表和数据通信的配备要求。
吕士健解释,鉴于国内没有可操作的协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热量表》标准(CJ128—2007)中提出了统一通讯协议,“如果厂家协议不统一,将来热力公司困难重重,将造成巨大浪费。”
检测机构受挑战
针对热量表长期使用的可靠性,提出了变流量、2400小时的测试,对于检测机构将是不小的挑战。
中国计量协会热能表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金志军表示,检测机构将面临时间不确定、成本提高等难题,因此目前仅有9家企业获得热量表型式评价授权。
从时间看,企业申请型式评价(样机试验)须向当地质监局提出申请,然后由检测机构负责技术资料审查、型式评价等工作,直到办理生产许可,一般要求检测机构在3个月内完成型式评价工作。其中,变流量、2400小时测试的耐久性测试,只是型式评价的一个项目,2400小时(100天,3个月,相当于整个采暖季的50%~60%)对于检测机构“比较困难”。
2400小时的实验,能否缩短时间?德国计量机构以及一些企业正在以模拟量的方式简化,耗时十几天获得了实验数据,但等欧标修改还需时间。
从费用看,针对耐久性测试大多机构无法做,因为无耐久性试验台,使用标准装置成本较高,检测机构仅有的一两套检测装置还有日常的鉴定工作。另外,配备一台耐磨实验台需要2万元,仅夹装6台热能表。
“2400小时仅电费就很高,造成后期运营成本偏高的问题需要重视。”金志军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