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证监会进行新股改革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已经结束,这个《征求意见稿》是否会做一些修改,何时正式发布实施,还需要等待。不过,这个《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市场一直有争论,因此,这一次恐怕不会是新股改革的终点站。
争论一:个人询价
一个争论是个人投资者参与网下询价配售,这个全球首创之举,到底能不能代表中小散户利益,能不能起到抑制新股“三高”的作用,市场看法不一。中国证券业协会投资银行专业委员会近日就“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举行了研讨会,与会代表认为,引入个人投资者可以有效地丰富定价群体的组成,有利于合理定价,但鉴于中小投资者缺乏专业性、定价能力较弱,建议对个人投资者作为询价对象规定一定的资产规模、投资经验等条件。
但是,也有些市场人士十分质疑这个举措,如财经评论人曹中铭认为,由于参与网下配售资金规模要比较大,最后会导致参与询价的是一些大户,未必能真正代表散户利益,这些人很可能中签新股数量大幅增加,如遇新股暴涨,这些大户获利大增,形成新的利益输送。
此外,对个人投资者是否具有专业的定价能力,不少人也持怀疑态度。上周两家交易所进行了个人投资者模拟询价,有些人要么报得很高,甚至报出100多元的价格;有的报得很低,甚至报出1元的发行价。
因此,如何完善引入个人投资者参与询价这个措施,还需要监管部门多研究,更需要通过以后实践发现问题加以改进。
争论二:机构配售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还有几个重大变化,一是提高网下配售比例,原则上网下配售数量不低于发行新股数量的50%,如果网上中签率大大高于网下,那么,可以进行一定比例的网下向网上回拨。这就意味着通过网上进行新股申购的普通散户,今后中签新股的比例将会降低,因为新股主要向网下的机构发行。
其次,取消网下配售股份3个月的锁定期,就是说一上市网下认购新股的机构就能卖出,这样,机构不仅认购新股的数量增加,锁定时间也大大缩短,对机构比较有利。而散户认购新股的数量下降,这个是否公平也引发争议。
这两条措施引发较多争论,不少人提出要更合理一些,如证券业协会研讨会上,就有代表提出回拨机制要适当增加灵活性,允许主承销商设定回拨机制,根据市场情况合理分配网上发行和网下配售的比例。此外,一个很大突破就是增加新上市公司可流通股数量,持股期满3年的股东可将部分老股向网下投资者转让。这个措施也就是存量发行,但大小非在发行股票时就能卖出股票,是不是太早了?市场也有不同看法。
可以说,和历史上证监会各种措施相比,这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大家意见最多,看法最为分歧。历史上已经多次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令各方都满意的制度,这说明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难度的确很大。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不能就此认为,这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问题就会全部解决,不会是改革的终点站,改革还要持续。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