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央行决定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汇改举措迈出了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一大步。孙立坚认为,考虑到汇改可能产生的上述影响,今后我们一定要促进金融创新为实体经济的服务,而不要过早去追求人民币国际化所带来的金融资产的增值效应。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孙立坚在人民日报海外版4月25日的文章称,如果说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拉开了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化发展的“双轨制”序幕,那么,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就是一个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能遭遇到的投机势力的冲击能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的重要举措。它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目前欧美日宽松货币政策的环境下,未来短期内全球流动性泛滥和热钱流入所造成的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不断增加。如果资本账户的管理还是在有效的状态下,那么,近期建立在一揽子汇率制度基础上的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的可能性,还是要大于海外热钱流入从而单边推高人民币汇率的可能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今天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之间,即期与远期汇率之间,远期汇率与未来即期汇率之间的套利行为,从而确保人民币汇率水平保持在合理均衡的价值尺度上。
其次,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中国金融开放度的提高,中国经济良好的基本面确保各种商机不断地形成,于是,人民币汇率先“强”后“弱”的趋势会日益明显。如果应对失策,汇改的结果会带来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病”的结局虚假的繁荣带来暂时性的强势日元国际化时代,而一旦泡沫崩溃将是漫长的经济低迷格局所造成的弱势日元的时代。总之,未来人民币“弱势”的格局应该自然地反映出中国经济开始进入稳态增长的成熟发展阶段才是正常的。
第三,汇率波幅的扩大在短期内必然会影响投资与贸易的增长,会促进外汇市场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
所以,考虑到汇改可能产生的上述影响,今后我们一定要促进金融创新为实体经济的服务,而不要过早去追求人民币国际化所带来的金融资产的增值效应。
为此,一方面,我们的金融家要为企业家量体裁衣,尽快提供各种规避汇率风险的保值业务。同时,为了降低企业克服汇率风险所产生的保值成本,国家要为出口企业降低税负,从而保证汇改不会造成实体经济的活力下降的后果。另一方面,伴随汇改的深入,一定要加快中国金融扶持创新型小微企业的发展步伐,尽快改变中国企业靠成本和价格竞争的盈利模式。最后,在做实做强实体经济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追求人民币国际化所需要的全球范围内的人民币结算体系的深化和全面开放,以及由健康的宏观经济政策运行所支撑的人民币定价机制的合理性。倘若不重视改革的合理顺序,采取操之过急、好大喜功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做法,就会事倍功半,适得其反。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