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探访广东电子垃圾第一镇:超过80%的儿童铅中毒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6日 11:2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贵屿镇,一个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的边陲小镇,因电子垃圾而暴富,被称为“电子垃圾第一镇”,也因此饱受污染之苦,成为“血铅镇”和“癌症区”。

  近日,有外媒驻华记者发表博文称,一些来自惠普(微博)、三星(微博)和松下等公司几乎全新但有部分缺陷的产品,也被作为电子垃圾运往贵屿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赴贵屿调查发现,虽然当地政府已经禁止电子垃圾交易,但走私暗流依然猖獗。当地于2005年试图进行的“电子拆解行业产业化”的产业升级计划也几近胎死腹中。

  家庭作坊饮鸩止渴

  贵屿镇得到这样一个既非赞美亦非贬低的绰号,是因为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废旧五金电器拆解行业在贵屿镇开始生根发芽,至今仍是当地人的主业。

  由于地处低洼,这里是一个严重的内涝地区,农业生产无法解决当地居民的生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当地人遂以回收废旧物品进行转卖为生。改革开放以后,来自欧美等地区的电子垃圾大规模进口到我国,善于经商的潮汕人从中“嗅到”了商机,进行电子垃圾的回收、拆解、转卖就成为当地人的主业,并使当地人获利颇丰。

  《贵屿镇建设再生资源专业镇实施方案》显示,仅2010年,全镇废旧电子电器、五金、塑料(10395,-85.00,-0.81%)回收加工利用达220万吨,创行业产值就达到了50亿元。

  今天,穿行贵屿镇的每一条街道,都可以看到堆积如山的电子垃圾、塑料废品等,生产模式以家庭作坊为主,几个工人,一些小型器械,就可以开工。

  据当地人介绍,大多数家庭作坊采用极简单的工艺,工人只需用螺丝刀等工具将电子垃圾上的塑料、铜、铁等不同零部件拆解开,然后分类转卖,即可从中获利。

  较为复杂的工序则是,通过烧烤、酸洗等方式提取镀金、锡焊料、铜骨架等金属,常见的电线可以剥皮取铜。

  与简单拆解不同的是,通过酸洗等方式提取的金属,利润之高令人无法想象。当地工人介绍,一斤英特尔(微博)的芯片,可以提取超过3克的金,除去成本,一斤可以赚100多元。

  与这些小作坊相比,那些拥有所谓“尖端技术”的大型电子垃圾再生企业则几乎没有竞争力。一些工人称,无论是生产成本还是人工成本,小作坊都比大企业低很多,因此,小作坊通常以较高价格收购电子垃圾,大型企业常常面临原料短缺的难题。

  但电子垃圾的简单拆解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让人惊心。走在贵屿镇的街道上,充斥着各种难闻的气味,几乎让人窒息,虽然露天焚烧已不常见,污染问题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一位年长的当地居民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很多人发家之后就迁出了贵屿,搬到潮阳区或汕头市城区生活,因为贵屿已经不再适宜生活。一名超市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这里的桶装矿泉水很好卖,因为外地人几乎不敢喝本地自来水。

  据了解,电子垃圾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元素。以电脑为例,制造一台电脑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其中50%对人体有害。而电视机显像管、电脑元器件中还含有大量汞、铅、铬等有毒化学物质。记者在贵屿镇看到,当地大多数工人只身着简单的工作服,并无相应的防护措施,从业者中不乏年龄仅10岁左右的孩子。早在2004年,汕头大学医学院对当地儿童进行了血铅检测,结果显示,超过80%的儿童铅中毒,而当地妇女的流产率和癌症发病率也高于其他地区。

  日益暴露的污染问题让当地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但大多数从业者选择了缄默。面对记者的询问,他们三缄其口。

  据统计,在贵屿这个有13万多人口的小镇上,共有21个村参与了电子垃圾拆解行业,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对于从事了近20年电子垃圾拆解的大多数家庭来说,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可观的收入几乎已经渗入血液,贵屿人的缄默,无异于一种无言的反抗。对于当地政府整治电子垃圾拆解产业的诸多做法,不少私营老板表示不满,认为这样做是断了他们的“财路”。

  电子垃圾走私禁而不止“现在已经禁止我们进货了。”当地一些电子垃圾拆解行业的从业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目前当地政府已经禁止从外地输入电子垃圾。该信息并未得到贵屿镇政府的确认,不过,政府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确有其事。

  一个在汕头从事电子垃圾回收生意的私营老板表示,近期已经很少去贵屿,因为当地对电子垃圾等废品的交易监管很严,当地企业近期也很少再来进货。

  但据记者了解,即便如此,私下里仍在进货的也不在少数。每天,都有一辆辆轰隆开过的大货车载着一批新的电子垃圾进入贵屿。问及这些电子垃圾的来源,当地从业者讳莫如深,一些人则称大多数来自香港。

  此前,美国CBS电视台《60分钟》栏目曾通过跟踪调查了解到贵屿镇电子垃圾的来源。该节目称,来自美国的电子垃圾通过集装箱运往中国香港维多利亚港,然后进入贵屿镇。

  前述私营老板也向记者透露,这些电子垃圾大多数通过走私的方式,经香港、深圳或者广东南海运往内地,现在相关的产业链条已转向了广东韶关地区。

  根据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规定,进口电子洋垃圾最高罚款5万元。虽然有这一道“紧箍咒”,但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与电子垃圾拆解获得的丰厚利润相比,区区几万元的罚款基本起不到震慑作用。

  最为致命的是,由于国内流入正规回收渠道的电子垃圾极少,从事电子垃圾拆解的企业必须寻找其他原料来源,于是,贵屿人选择了国外流入的电子垃圾。

  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开始强调对环境的保护,出台了许多要求厂家对垃圾进行回收以减少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一些不法商家出于减少回收成本的目的,开始向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出口垃圾。

  盘雨宏透露,目前,美国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达300万吨,其中大多数流向了发展中国家。

  反观国内,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已经高达230万吨,仅次于美国。盘雨宏表示,数量如此庞大的电子垃圾进入循环利用体系的还不足10%,大部分都进入了二手市场、小商小贩及非法回收企业。

  因电子垃圾而暴富,也因电子垃圾遭受污染之苦,遍布贵屿镇的家庭式作坊继续着他们的忙碌。

  电子垃圾处理场仍是荒地

  贵屿镇华美公路的东南方向,一个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已经初具规模。

  为了解决电子垃圾带来的环境污染,贵屿镇地方政府在2005年之前就开始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探索,这个“贵屿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就是重点项目之一。

  2005年,贵屿镇正式成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06年10月20日,贵屿电子市场正式落成开业,当时,这被认为是“家庭作坊式的电子拆解行业开始向产业化生产方式转变”的标志。

  2010年12月,一个名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处理场”的项目奠基,项目就位于循环经济示范园。官方资料显示,项目总占地面积2500亩,其中首先开发的一期项目位于贵屿镇华美片区,占地500亩。

  4月2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前往该处理场,看到的情景却出人意料。

  处理场入口,矗立着一块“项目示意图”。但是,除了被泥土填平的土地,以及零星的垃圾堆以外,这里看不到任何动工的迹象。当时的资料显示,处理场奠基之初向外界宣告,贵屿的3200多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加工企业将逐步入驻,以解决环境污染、产业提升、资源高效利用等问题。

  对此,贵屿镇政府并未作出解释。政府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镇长和相关负责人这些天都很忙,外出了,不能回答记者的问题。

  平静的电子垃圾处理场只是一个缩影,即便是初具规模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入驻的企业也寥寥无几。记者根据路边广告牌上的电话号码试图联系一家企业,却被告知是空号。

  示范园区外面的街道上,空气中弥漫着塑料焚烧的味道,呼啸而过的大型货车掀起的尘埃,腐烂发臭的河道,以及脸被熏得发黑的工人,在这个占地面积52平方公里的镇上,数不清的小作坊仍然在日夜拆解。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贵屿镇采访期间,发现传说中的垃圾露天焚烧情况已不多见,一位从业人员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查得很严,都被禁止了”。据其介绍,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上级环保部门,都已经在镇区设点监督上述行为。

  与一个个收购电子废弃物品的广告牌共存的,是当地政府树起的多个 “发展循环经济 打造生态贵屿”的宣传牌,这传达出某种微妙的意味。

热词:

  • 电子垃圾
  • 锡焊料
  • 循环经济试点
  • 广东电子
  • 儿童铅中毒
  • 电子产品回收
  • 垃圾进行
  • 贵屿镇
  • 电子市场
  • 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