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华网济南4月30日电(记者袁军宝 吴光于)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2.52亿人,他们是建筑业、制造业等众多行业的主要力量。“五一”节前夕,记者在广东、福建、山东等地采访发现,随着用工紧张局面持续,不少企业开始注重从工资、子女就学、娱乐生活等多方面提高员工的劳动“满意度”,以期实现工人与企业的双赢,但总体来看,外来务工人员想在城市过上稳定生活仍存在很大困难。
“中国制造”需要稳定的产业工人
近两年的招工难一直困扰着企业,记者近日在广州、福建晋江、杭州等一些用工集中地区采访发现,许多工厂由于劳动力流失比较严重,常年在工厂门口挂着招工的牌子。
在杭州市用工比较集中的下沙街道,有一条不足500米的小巷子,分布着十几家职介所,这些介绍所没有名称、没有招牌,但光顾的求职者人数却很多。
“我之前在一个轮胎厂上班,但气味太难闻了,我干了10天,不想干就辞职了。”来自河南的郑燕告诉记者,她17岁从老家出来,在郑州、深圳、杭州等地的七八个工厂务过工。
务工的不稳定性在数据上体现明显。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21岁至30岁之间的劳动者在本岗位工作5年以上的仅占7.6%,“短工化”趋势明显。
对于工人稳定的重要性,福建晋江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行政高级经理蒋大福深有体会。“老员工峰值工资普遍达到每天130元至140元,但新员工很难超过120元。”他说。
工资高低的背后是劳动效率的高低,劳动效率越高单位产品分摊的管理、设备运行的成本就越低,并且老员工的熟练程度也有利于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蒋大福指着车间内长长的流水线说:“一道流水线上有二三十道工序,每个人都必须做好自己的事情,并和其他同事保持协调一致,这种协调和配合要求他们必须长时间合作。”
帮助务工者寻回劳动者的快乐
为留住员工,有的地方政府、企业甚至一些公益组织已开始从工资待遇、子女就学等方面尽可能满足务工人员的需要。
记者在三六一度公司服装生产基地看到一个颇有现代特色的“综合体”: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里,几十排长长的书架上摆满各类图书,旁边还有大屏幕电脑供员工阅览电子图书;五个小型电影放映室,座椅、设备不输普通影院;健身房里各种健身器械一应俱全。
公司员工张建波说,除了工作后的娱乐生活比较吸引他以外,这里最让他感到满意的就是提供夫妻房,还有幼儿园,孩子可以跟着一起生活。
在山东淄博市博山区,几家用工较多的大企业采取多种形式解决员工的住房问题。例如,银仕来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为员工提供免费宿舍,山东华成集团为员工在城里买房提供无息贷款,而东佳集团有限公司则为员工提供内部“廉租房”。
不仅是企业,政府也在努力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更多的快乐生活条件。在广东番禺区石碁镇,这里的共青团金雁支部委员会经常联系镇里的企业,组织卡拉OK大赛、迎春晚会、拔河比赛等。
一些公益组织也积极行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更好的环境。广州市同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两年来,已为广州番禺区1500多名孩子提供了充满活力的小天地。“开始本地孩子和外来孩子互不搭理,本地孩子讲粤语,他们的优越感很强,外地孩子也不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新桥少年活动中心的社工崔丽霞说,现在他们已经玩得很好了。
期待在城市中稳定生活下去
记者采访发现,虽然目前企业已连续几年调高了工人的工资水平,但对于许多农村出来的务工人员来说,要想凭现在的工资水平在城市立足并过上稳定生活还十分困难。
一张床、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20平方米,广州番禺区坑头村的出租房建造时大多选择了这个样式。从湖南永州到广州打工的张志玲就居住在这样的出租屋里。
张志玲告诉记者,她和男友每月的房租、电费、水费要400元,做饭每月600多元,交通费、同事应酬、买衣服、买日用品,一个月下来得花费近2000元。
“每年还要给家里寄钱,加上过年回家,零零碎碎又得5000多元,到现在根本没攒下钱。”她说,虽然很想在城市里稳定生活下去,但依照现在的收入水平根本没有办法在广州买房子,只想争取攒点钱回老家开个小卖店什么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进城务工人员都愿意回老家生活。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一项调查显示,68%的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基本的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其中有27%的新生代农民工从未做过农活。采访中许多农民工表示,即使经济形势波动,就业形势恶化,他们也不愿返乡务农。
虽然外出务工者的工资水平仍未达到他们期望的水平,但劳动力成本的过快增长已让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生存压力,一些企业经营者告诉记者,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一些订单已转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山东财经大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蔚认为,企业应尽快转型,摆脱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工人工资水平,政府也应加强劳动者培训,不断提劳动者技能水平和生产效率以适应和推动企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