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周俊生
江苏扬州市财政局和房管局日前联合出台文件,对扬州市内个人购买精装修住房的行为给予奖励,奖额最高可达所购房屋合同价款的6‰。这一规定刚刚在当地政府网站上出现,便招来舆论的广泛抨击。但是,扬州市房管局局长勾凤诚表示,这一政策不是为了刺激当地楼市,而是响应上级部门要求,因此不会取消。(《东方早报》5月9日)
勾凤诚局长所说的“上级部门”,是扬州所在的江苏省,为了增加说服力,扬州市政府网站挂出了一份“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加强成品住房开发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相比前几个城市出台的被迅速叫停的救市政策,扬州市多了一柄“尚方宝剑”,也增加了是否会叫停的不确定性。然而,正是这柄“尚方宝剑”的出现,让人看到了面对房地产市场刚刚开始的疲软局面,地方政府难以掩饰的焦灼之情。
在扬州之前,已有多个城市出台的救市政策迅即被中央部门叫停,扬州市不会不知道这一点,因此,它对此次出台的政策进行了精心包装,一方面只奖励精装修房,这样就可以祭起“节能环保”的大旗;另一方面又引用上级部门的文件,来增加自己的底气。但即使如此,仍然摆脱不了利用政策刺激当地楼市的嫌疑。
当然,就政策本身而言,它的奖励范围只能是限购政策所允许的刚需购房者。但是,动用国家财政资金奖励购房者,仍然是经不起质疑的。刚需购房者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他们不应成为国家照顾、抚恤的对象。显而易见,这条政策的关键,是希望以此来激发市场买盘,推动楼市成交量上升。
房地产市场的高房价,是在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地方政府通过卖地得到市场的“第一桶金”,又通过高房价得到可观的财政收入,房产商则攫取高额利润。但是,深入而持久的调控,使这种利益格局难以维持,地方政府一面不得不充当调控的执行者,一面又承受着楼市冷清所产生的压力。以扬州为例,其房管局官网显示,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扬州商品房存量逐步走高,到今年4月底总量已达286.81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库存量160.05万平方米,市场去库存化的压力十分大。而最近几个月,各地楼市的成交量均出现大幅度下降。据A股市场146家上市房地产公司披露的年报,到去年底这些公司的存货量已达1.2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4.35%。今年情况更遭,著名的“招保金万”四大公司存货难以消化,已开始影响这些上市公司的业绩。
库存严重的状况,正是房企与地方政府联手爆炒房地产所造成的恶果。政府卖地、开发商囤地囤房,形成了一个坚固的利益同盟。调控的深入终于按下了桀骜的房价“牛头”,也使开发商的涨价预期落空。但是,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的利益同盟还没有被打破,唇亡齿寒之下,地方政府才会不断出台救市政策。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调控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开始了“扳手腕”,谁胜谁负将最终决定这场调控走向何方。中央政府已多次表示了将调控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心,地方政府应该放弃幻想,不折不扣地执行调控政策,而不应该巧立名目继续托举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