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一方面想显摆执法成绩,一方面又不想得罪企业,于是,有的执法部门在对外宣传的时候,提到问题企业和问题产品,就是一堆“某”字,打死也不说姓啥名谁。可这样的宣传对老百姓又有什么用呢?老百姓不知道具体的问题企业、问题产品,只能任凭其害,除非拒买所有这类产品可这似乎又不可能。
对于消费者的这种困惑,执法机关不为所动。这不,广东省这次“三打”(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商业贿赂执法)打出的“致癌酱油门”,又是通篇“某”字。提到问题企业,就说“佛山某大公司”、“某单位”……偏偏不点名字(详见今日河南商报A23版)。
“某”字连篇,最受伤的当然是消费者。可消费者受伤有什么关系呢?又不影响本地财政收入不过佛山这一次,就不一样了。“佛山大公司用致癌工业盐酿酱油,65箱流入市场……”新闻一出,人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大公司“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海天酱油是知名品牌,而且正处在首次公开募股的冲刺阶段,不明不白的“致癌酱油门”顿时让海天险象环生。
地方政府坐不住了。23日,当地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为海天“辟谣”,并隐晦点名涉案元凶高明区的威极调味食品公司。佛山工商局商广科科长张红海呼吁,“威极调味食品公司与海天公司没有任何关系,请大家放心食用。”
问题企业和问题产品终于撩开了盖头,露出了真面目。消费者在恐慌之后,终于可以回避这些问题产品,不再像以往那样无能为力。可即便如此,消费者也高兴不起来。毕竟,当地政府不是为了防止消费者买到这些问题产品而公布名字的,而是因为当地的龙头企业、纳税大户海天可能因此“中枪”,所以才不得不对问题企业点名。
在这里,对于当地政府来说,消费者的健康没有一家纳税大户的利益重要。在讲究“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中,这听起来非常的不合理、不正义。可实际上,这是真真实实的存在。不仅在这样的事件中,在其他一些时候和场合,这样的悖论和荒诞,也是不停地上演;口号和行动的分裂,如此普遍,以至于人们早习以为常、浑然不觉。
明乎此,就不难理解,“某”家酱油大公司为什么敢用工业盐代替食用盐了。这并不是一个难以检测的问题,也不是一个监管难题。在监管者眼里,假如消费者健康真的比天大,也就不会出现如此让人揪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了。
作为消费者,想想这事儿,心里挺悲哀的。
一声叹息吧。
林大手(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