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研究制定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的制度规则”,市场人士将其解读为推出“国际板”的又一信号。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文件的签署单位唯独没有证监会。
八部委联合发布的《指导意见》中有这样一句话:“研究制定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的制度规则,认真做好相关技术准备,适时启动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试点”。
对于此前一直盛传技术准备基本完成、等待时机的“国际板”来说,“试点”显然是个敏感词汇,于是市场人士将其解读为“国际板”就要来了。不过,这份文件的签署单位唯独没有证监会。众所周知,证监会是负责“国际板建设”的重要专管部门之一,其缺席显然别有深意。申银万国首席分析师桂浩明认为,证监会的缺席恰恰表明“国际板”的推出条件还不成熟。
桂浩明认为,这个文件并不是专门针对资本市场,证监会没有成为八部委当中的一员,恐怕更多反映在高层或者部级之间的设想,如要具体落实,包括证监会介入确实还需要一段时间。
实际上,在去年的陆家嘴金融论坛期间,证监会官员已经强调,国际板虽然技术准备已经成熟,但不会有时间表。到去年年底,国际板的传言一度造成市场恐慌下跌,证监会和上交所很快就出面辟谣,表示有关国际板走流程的传言不实。桂浩明认为,推出国际板的三大环境因素,目前A股市场都不具备。
他说,推出国际板需要几个方面的条件:第一,国内的资本市场运行比较平稳,并且各方面的估值比较合理;第二,从资本市场本身来说,相对环境要比较良好,特别是在供求关系当中也是能够达到大体平衡;第三,市场投资氛围比较浓厚,投资者信心指数比较充裕。从这几方面来看,目前时机并不成熟。
不过,对于沪深股市来说,一块石头扔下去,必定要泛起层层涟漪。光大证券首席投资顾问腾印认为,即使关于“国际板”将推出的猜测并不确凿,沪深股市仍然会受到一定波及,连续调整也远远没有结束。
腾印认为,从发文内容来看,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步伐是大势所趋,国际板尽管短期内没有时间表,但是对市场的资金面的影响以及这种估值的影响,市场会提前反映这一预期。所以八部委的发文实际上会提高市场对国际板的预期和关注,这种对市场心理的影响并不会因推出尚无时间表而减弱。据中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