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什么是投资?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1日 12:0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上海证券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谁要是在正式场合提出作为标题的问题,很可能会被当成恶作剧。其实,这看似无需回答的问题,并不比“什么是存在”之类的哲学问题更加无聊——比如我就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每天使用着“投资”一词的人们,对“投资”的理解却大不相同。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养鸡下蛋是投资,买卖房产是投资,去银行存钱或买理财产品是投资,买卖古董字画、邮票纪念币是投资,买卖红木家具和紫砂壶等东西也是投资。最后,对于金融投资机构来说,买卖股票债券乃至几个月之后的小麦玉米等等居然还是投资。此外,多数人还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就是认为别人做的事情不是投资,而是“投机”——这个词就不那么光彩,近乎“赌博”的同义语了。

  为了避免在名词上过多的争执,我们姑且承认上述所有活动都是投资。这样一来,我发现从众多的“投资”活动中,大体可找到两类极端的模式:

  第一类投资以获取未来投资标的本身所产生的现金流为目的,典型的代表是固息债券;我们投资这类债券是为了获得给定的利息。

  第二类投资着眼于物品的稀缺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升值潜力,古董字画邮票等等都是此类投资的典型代表。这一类投资标的本身不能产生任何现金流,其价格完全取决于稀缺性。稀缺性的首要前提是供给十分有限(至少相对人们持有的货币来说);同时,它也是具有强烈主观情绪色彩的概念。

  现实中其他投资标的处于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个位置。也就是说,它们或多或少能产生一些未来现金流,同时也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稀缺性,从而具备“收藏品”的某些特质。如房产本身能产生租金收入,但是某些房产的价格却远远超出了租金的现值,这就只能解释为独特地段(供给受限)和人们独特偏好的合力下形成的稀缺性作祟。

  金融市场上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例如:股票因能获得企业盈利的分配,毫无疑问地具有“类债券”的某些特征;在投资学的教科书里,市盈率以及企业盈利增长等因素都是评价股票价值的重要指标。但是在资本市场上,我们常常看到某些股票由于流通盘较小、具备某些特殊概念,容易吸引大量投资者关注等因素,价格大幅高于企业盈利所能解释的水平。有人将这种现象归结于投资者素质不高,斥为“投机”、“博傻”,当然有道理;但换一个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却恰恰是该种股票稀缺性的反映。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其实什么是“投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想要哪种“投资”。如果我们希望股价能大体上反映企业的盈利和增长前景,从而合理地引导资源配置,那么努力方向就应该是尽可能减少股票的稀缺性,从而降低由此带来的“收藏价值”。反之,如果上市身份就具有高度的稀缺性,那么企业盈利对于股价的重要性就会下降。

  ⊙鹏华基金固定收益部  副总经理 阳先伟

  (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热词:

  • 投资
  • 理财产品
  • 投资建议
  • 投资学
  • 稀缺性
  • 鹏华基金
  • 收藏价值
  • 投机
  • 赌博
  • 收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