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前天,工信部发布《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从8月1日起将正式施行。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和原先的初稿相比,正式发布的《规则》大大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恐怕将带来不良后果。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规则》要求,专用校车产品需符合安全、环保、节能、防盗等有关标准和规定,未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并通过指定的检测机构检验。
其中还规定,申请企业前三年的客车(含底盘)产销量累计不低于3000辆,或者大中型客车(含底盘)产销量累计不低于1000辆。按照标准,国内符合要求的企业将有30到40家。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的《规则》初稿中对企业入门要求为销量超过5000辆,拥有整车、底盘和车架的生产能力,有全自动机械化的焊装线、总装流水线等生产条件。对此,一家知名客车企业人士认为,如按照初稿要求,国内客车企业只有20家左右具备生产专用校车的资格。正式发布的《规则》比初稿中的要求大大放宽。
对此,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副秘书长佘振清指出,《规则》施行后将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可以进入校车市场,但行业龙头企业的地位应该不会发生改变。
然而,中小型校车生产企业在质量控制、产品研发、生产能力等方面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售后服务难以保障,在未来使用过程中或会出现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另外,较低的行业准入门槛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先粗放式发展后治理的路子或在未来产生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