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贺军:向IMF增资430亿美元 中国不是要当“老大”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7日 08: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国大可不必将此重任揽在身上,中国扛不起、也没有必要来扛全球经济复苏的大旗。

  在全球经济一片萧瑟之中,中国经济被寄予了厚望。市场上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应该扛起全球经济复苏的大旗。

  这种看法至少对中国人来说是比较受用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恐怕在全球经济舞台上从未受到过这样的重视。

  实际上,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受到的重视显著增加,不论是在IMF体系内的权力重新分配中,还是在近年历次G20会议商定如何拯救全球经济的场合,肯定少不了中国。各国的一致共识是:不能在中国不在场的情况下来空谈全球经济复苏。

  6月,中国提出向IMF增资430亿美元,不过是金融危机后增加国际话语权的一系列交易的一部分。

  然而,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从此将成为全球的主要发动机呢?中国是否就要从此扛起全球经济复苏的大旗呢?

  在笔者看来,中国大可不必将此重任揽在身上,中国扛不起、也没有必要来扛全球经济复苏的大旗。扛大旗既需要实力,又需要承担责任,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轻易不要去当这种“老大”。

  首先,看中国经济的影响力不能只看规模总量。

  从1992年起,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开始稳步增加。根据IMF的数据,2000年,中国GDP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基于汇率)是3.71%;2010年,中国经济的比重上升到9.40%;2011年更达到10.48%。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中国经济的比重会更高一些。

  但即使如此,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并没有达到至关重要的发动机的程度。如果考虑到中国巨大的人口数量和经济结构问题,中国巨大的经济规模并未有效地转化为中国国民的财富增长。如果考虑到中国经济的资源消耗和增长质量因素,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就更要打折扣了。

  其次,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内部问题。中国经济必须提高效率,而这依赖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和调整。

  第三,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减速的因素。前大摩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最近表示,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供应链是一场押注欧洲的豪赌,不过这场豪赌现在形势不妙。占据着中国终端产品出口市场最大比重的地方是欧美,对发达国起伏不定的需求波动,亚洲以中国为中心的供应链始终不能免疫。IMF的研究显示,中国对欧美市场的依赖被低估了,有60%~65%的地区内贸易数字其实是“半制成品”——由韩国和中国台湾等生产组件,再由中国大陆进行组装,最后的制成品却是出口到西方。其结果将是,中国的国内经济增长将因为西方发达经济体的危机而减速。按罗奇的分析来推理,由于中国的内需和消费并不畅旺,外部需求的冲击将成为中国经济减速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际上,从中国的经济战略来看,中国政府也在有意降低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年均7%。很显然,中国今后不再需要什么高增长神话,中国需要的是有效率的、可持续的中速增长,并应该将此明确为中长期的战略目标。在此目标下,中国需要调整结构,推动经济转型,鼓励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推动这一切发生,中国还需要持续推动改革和开放。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解决好内部的问题,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就是对世界经济作出的最大贡献。

热词:

  • IMF
  • 中国GDP
  • 增资
  • 老大
  • 半制成品
  • 经济增长
  • 财富增长
  • 购买力平价
  • 经济减速
  • 发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