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惠山泥人彩塑明珠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9日 08: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质量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惠山泥人

  彩塑明珠

  □ 孙 圆

  江苏无锡太湖之滨惠山脚下,数百年来出泥人,现在泥人已经成为惠山最经典的民间工艺品,也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它是无锡当地艺人取惠山东北坡山脚下离地面约1米以下的黑泥制作而成。其泥质细腻柔软、搓而不纹、弯而不断、干而不裂、可塑性极佳,非常适合捏塑之用。惠山泥人造型饱满、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情趣盎然、雅俗共赏,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

  惠山泥人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耍货”,也称“粗货”。采用模具印坯手工绘彩,造型单纯、用笔粗放、色彩明快、形神兼备。内容大多以喜庆吉祥题材为主,如大阿福、老寿星等,深受儿童喜爱。另一类是手捏戏文,也叫“细货”,作品取材京昆戏剧中的精彩场面,人物刻画生动、色彩华丽、耐人寻味,适宜人们喜庆赠礼或欣赏之用。

  目前关于惠山泥人最早的文字记载是《陶庵梦记》卷七(愚公谷):“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铭(锡)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酒……泥人等货”。由此可见惠山泥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清代,惠山有袁、朱、钱等姓的专业作坊。彩塑师王春林制作五盘泥孩儿进献,得到清代乾隆皇帝的赞赏。清同治到光绪年间,出现大量以戏剧为题材的戏文泥人,这也是惠山泥人历史上最昌盛的时期。这一时期,惠山有作坊、店铺40多家,专业匠师30多人。在慈禧太后60大寿时,地方官把一套大型手捏戏文泥人《蟠桃会》供奉内廷,从此惠山泥人成为贡品。

  惠山泥人的起源有三种传说:一为战国时军事家孙膑以泥人布阵,被尊为鼻祖,旧时惠山的耍货同业公所即供奉孙膑像。二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惠山寺高僧圆寂后,以骨灰拌泥造像,称“善业泥”,现惠山泥人中的“细头子”,又称“猜拳子”,还一定程度保留着善业泥的痕迹,这种造像工艺流传民间,演变为模具印刷泥胚的“小泥制底”,是惠山泥的滥觞。三是缘于阿福为民除害的民间故事,趋吉避邪的大阿福也就成了惠山泥人的典型;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大阿福、小花囡等实际都是佛像结珈趺式的一个变种,这似乎也证明了惠山泥人与惠山寺的渊源。而惠山一带细腻的黏土,则为制作泥人提供了优良原料。盛行于明清的惠山庙会、香会、祭祠,又为泥人提供了理想的销售渠道,促进了泥人的发展。

热词:

  • 惠山泥人
  • 彩塑
  • 泥孩儿
  • 戏文
  • 大阿福
  • 蟠桃会
  • 明珠
  • 造像
  • 清代
  • 陶庵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