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上周,中小板创业板股东在大宗交易上继续大手笔减持。与此同时,多只个股获高溢价成交,如海兰信的溢价率便高达21.45%,为近5年以来的次高水平。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7月16日至7月20日期间,共有57家公司在大宗交易平台上完成91笔交易,合计成交1.6亿股,总成交金额16.8亿元,日均成交额为3.36亿元。
中小板创业板大宗交易合计成交8451万股,占全周交易总量的53%;交易总额为12.4亿元,占比74%,取代沪市主板成为大宗交易平台上的领头军。
多名上市公司股东的大举减持推动中小板创业板的交易活跃。例如,银禧科技10日大宗交易的375万股全部来自于第四大股东东莞市联景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套现;又如天晟新材的董事徐奕在17日通过大宗交易抛售公司165万股。此外,万力达、智飞生物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东都在上周借道大宗交易沽售股份。
从交易价格看,上周大宗交易的整体加权折价率约5%,环比前一周下滑13.8%,这与多家公司的高溢价交易不无关系。
例如,海兰信在7月16日、7月20日分别发生1笔交易,成交股份数为29万股、30.5万股,交易金额为315.2万元、316.6万元,卖方均出自中金公司深圳福华一路营业部,而接盘方则来自于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两笔交易的价格各10.87元、10.38元,分别较当日收盘价溢价21.45%、11.02%。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高溢价大宗交易背后的真实目的往往难被普通投资者参透,在目前市场低迷的环境下,有可能是为吸引市场眼球;或者是买方出于笼络中介关系的目的;此外,也不能排除利益输送。
资料显示,多伦股份在去年12月亦曾上演过类似桥段,但其后股价震荡下挫几近腰斩。因此,上述分析人士建议投资者不要盲目跟买高溢价类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