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上顿多做点儿,下一顿就省心了。”80岁的李喜鹅老奶奶颤颤巍巍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她往往每天只做一顿饭,“剩饭就是家常饭”,这样的日子已经过了5年。
李喜鹅老人家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窑沟乡甲尔石墕村。这里属于黄河“几”字湾北侧的丘陵沟壑区,一条柏油马路蜿蜒绕村而过,排排窑洞错落在黄土山梁上,远远望去感觉是个不小的村子,但进村一看,许多窑洞杳无人影。54岁的村民杨文小说,原先全村有160多人,现在除搬走和出外打工者,常住的只有60多人,“我就算村里最年轻的了”。
李奶奶家有一排5孔窑洞,她独自一人住了一孔,其余窑洞都空着。54岁的长子家住5公里外的另一个山村,靠农闲打工供养着两个女儿上学,自顾不暇;44岁的二儿子家住山下1公里外的山沟里,儿子上大学、女儿读高中,自己农闲外出打工,也很少能照顾到老人。
“二小子可能快回来了。”李奶奶摇摇晃晃地从土炕上下来,拉开一个大水缸的盖子说:“这瓮水又快吃完了。”原来,老人每个月使用一瓮水,二儿子估计水快用完时回来再挑满。她每天吃小米粥,有时加点儿土豆,没什么蔬菜,粥是她的常年食物。
与李奶奶相同境遇的不在少数。目前,在我国一些偏远农村,特别是西北地区山村里,60岁以下的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许多高龄老人生活水平较低,不少空巢老人饮食水准多年未改善。
“最怕得病”,是农村许多空巢老人的“心病”。他们担心自己病倒无人照料,也没有经济能力去治疗。
“我已经好多天没看到人了。”李喜鹅老奶奶见到记者一行进屋后显得有点儿激动。“前几天感冒,躺在炕上起不来,这两天刚刚好了一些,能下地走动了。”李奶奶说,她以为自己这次就要“悄悄地走了”,没想到“硬扛了几天又活了过来”。
与城市相比,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更为迫切。目前,我国一些乡镇尚无养老院等机构,有养老院的地方又不接收有子女、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也有符合条件的人,却因患病等原因不愿去养老院。
清水河县距离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只有100多公里,全县共有14.3万人,其中农村9.3万人中5万人外出打工,其余4万多人中的一半以上是超过60岁的老人,这些老人中的20%以上为高龄空巢老人。
“特别是农村高龄空巢老人缺乏关怀,病痛无人过问,生活难以自我料理,是一个大问题。”清水河县民政局局长杨德明说,全县目前约有5000名高龄空巢老人生存艰难,甚至有的老人离世时身边都没人“很凄惨”。
“我们连五保户也不如。”一些农村空巢老人对记者说,五保户有民政部门的救助,衣、食、住和基本的医疗问题有保障,而他们想进养老院但不够条件。
许多基层干部和专家表示,如今农村养老硬件设施严重不足、许多服务几近空白;一些乡镇此前所设立的养老院,基本上接收的都是五保老人和智障人员,且大多条件较差,处于“饿不死,冻不死”的水平。各地政府应在提升基层公共养老机构层次的同时,因地制宜创建多元化的农村养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