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华网银川8月5日电(记者 邹欣媛)宁夏的西海固等地区自然环境脆弱,是中国水土流失的重灾区之一。10余年来,宁夏采取有效措施,年均减少入黄河泥沙4000万吨,还探索出一系列减沙增产、致富的方法。
在平均海拔2400米的西吉县,记者在兴隆镇的一个小山头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山脚下星星点点散落的民房,山大沟深不仅让老百姓走不出去,还面临着住在山坳里受泥石流等灾害侵袭的危险。
“以前种的十几亩都是陡坡地,记得十几年前下大雨,水和泥顺着山冲了下来,地里种的麦子、土豆绝产,水差点就把院墙冲毁淹进屋了。”西吉县兴隆镇张齐村40岁的村民马志忠回忆说。
去年开始,马志忠一家不用再担心颗粒无收房子被冲,因为全村的陡坡地改造成了梯田。马志忠说:“今年,田里种了土豆和玉米,虽然是生地,但种上两年产量至少能比以前增加一半。”
西吉县是西海固地区曾经水土流失严重的5个县区之一。据自治区水利厅统计,宁夏曾经水土流失面积达到3.69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71.2%,每年因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农田减产、房屋倒塌等严重损失,还向黄河输入泥沙约1亿吨。
据了解,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达45.4万平方公里,沿黄省区年均输入黄河的泥沙量有16亿吨,致使每立方米黄河水泥沙含量达37公斤,成了“地上悬河”。
为了保护当地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减少黄河泥沙,中国不断加大了生态保护力度,投入大量资金在西部实施退耕还林和大规模拦沙工程。
据宁夏水利厅厅长吴洪相介绍,地处黄河上游的宁夏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南部山区,先后启动实施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黄土高原淤地坝试点工程等大型综合治理项目,全区10余年来年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
近年来,宁夏已形成水土保持“南治理、中修复、北监督、局部重点保护”的新格局。截至2011年底,宁夏治理水土流失初显成效,累计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7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40%以上。
为了保证治理效果,宁夏提出预计到2015年水土流失治理程度将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将实现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55%以上,以构建中国西部的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