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编者按:自首次公开募股(IPO)重启以来,新股发行“三高”现象如影随形。近三年间,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一次比一次深入,志不可谓不坚,效果亦开始显现,“三高”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不过,要彻底解决“三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年以来,在市场低迷的背景下,新股询价市场格局悄然生变,其中询价机构大佬——公募基金报价日趋谨慎,券商则接棒成为报价“贵族”。本专题旨在一探新股报价“贵族”变更缘由,尝试为化解“三高”提供些许有益建议。
见习记者 李桓
随着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深入,机构投资者参与新股询价时的报价格局已悄然改变,证券公司取代基金公司成为报价“贵族”。
券商成为“贵族”
证券时报记者发现,今年以来数据可供统计的98只新股询价中,券商对近六成新股的平均报价不仅高于财务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推荐类机构投资者,也高于传统“贵族”——基金公司。
“贵族”特征的体现不仅如此,还在于最高报价和最终确定的发行价上。从单家询价机构对单只新股最高报价看,在这98只新股中,有31只新股的最高报价来自证券公司,占比远超基金公司和其他询价类机构。不仅如此,在同一类型询价机构平均报价上,券商对6只新股的平均报价甚至还高于最终发行价。
对此,一位投行人士称结论在他的意料之中。他表示,今年以来因市场低迷,基金公司业绩排名压力空前之大,在新股大面积破发的背景下,为了避免出现账面浮亏,基金公司自然会选择谨慎报价策略。相反,券商自营业务几乎没有外在排名压力,更何况在很大程度上,券商之间互相高报价都是出于互助和合作,并非只是投资部门自己的事。
询价市场鲜见险企及QFII
尽管基金公司失去了“贵族”身份,但它依然是新股最大的网下申购群体,称之为新股申购的“中流砥柱”并不为过。统计显示,上述98只新股中,基金公司网下申购的股数占全部机构网下申购股数的52.01%,而券商、信托公司和财务公司的占比仅分别为24.93%、7.14%和3.33%。
值得注意的是,与新股“贵族”和“中流砥柱”相对应的是,目前保险机构和QFII机构在新股询价及网下申购市场上鲜有亮相。统计显示,在这98只新股中,有保险公司参与报价和网下申购的新股仅有4只,QFII机构则没有参与其中。在这些新股里,又以创业板新股最受保险公司的冷落。
某大型投行对机构投资者新股参与策略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QFII机构对新股询价和网下申购基本处于半停滞状态,几乎被承销商踢出了主要询价机构行列。QFII不参与国内新股询价及申购,主要是这类机构对A股发行机制不了解,所以这类机构更倾向于参与二级市场或再融资市场。
对于保险资金的情况,该投行表示,一是政策层面一直未明朗保险资金参与创业板新股申购事宜;二是保险资金尽管偶尔也参与主板、中小板新股询价和申购,但本身还是以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尤其在新股大面积破发的情况下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