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央行昨日进行了50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为受例行缴准影响的资金面及时补充血液。连续的逆回购注资令市场目前资金面松紧适度,7天回购利率已经回落至中标利率(3.35%)下方。分析指出本周统计局将发布7月份CPI、PPI等重要宏观经济数据,降准将迎来敏感窗口期。
在上周净回笼860亿资金后,昨日央行又大力进行了500亿元的逆回购,止住了周一7天及14天期回购利率的上扬。目前7天回购利率在3.26%左右,较逆回购中标利率低近10个基点。
“目前资金面松紧适度,目前央行思路仍然是滚动注入资金,预计本月资金面不会太紧。本周或将实现净投放。”光大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同时指出,本周将迎来7月份CPI、PPI等重要宏观经济数据,如果CPI在2%以下,降准将处在敏感窗口期。他预计,7月份CPI将在1.6-1.7%左右,中国经济仍位于底部通道。
由于连续六周在公开市场进行逆回购操作,业内猜测,今后逆回购或常态化。分析人士称,逆回购操作若要成为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新工具,必要条件是可以延续常态化的操作。而随着中国外汇占款投放量的下降,逆回购已具备常态化操作的条件。
今年1月,央行逾10年来首次宣布将以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逆回购操作,并在春节长假前进行了两次14天期逆回购操作;随后在5月中上旬又进行了两次7天期逆回购操作;而自6月下旬起,央行公开市场滚动进行逆回购操作,操作品种包括7天和14天期,以7天期品种为主。
而从监管层的不断表态中,也可看出端倪。此前,央行官员孙国峰曾提出,央行应研究建立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下的结构性短缺的流动性管理框架,在此框架下,公开市场操作由吸收流动性转为通过债券交易日常投放流动性,以有效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有业内人士就此作出推测,央行对于今后资金面可能经常出现结构性短缺已有所预期,而提出的应对方法恰恰就是逆回购操作。这可能也解释了为何临近半年末银行间市场出现流动性紧张,而监管层迟迟没有降准转而采取滚动逆回购维系至今。
而8月2日央行发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这一思路更加明显。央行称将“运用逆回购、正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显然,逆回购已经一跃成为流动性管理工具箱中的头号选择。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连续逆回购操作对解决资金面压力并非长久之道,央行仍需要在短期内降准,并且下调存准的步伐正在临近。
数据显示,昨日进行的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连续第六期落于3.35%,亦显示出央行对于流动性的谨慎态度,不希望资金面过度宽松。
但随着7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下半年“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业内人士预计,银行对地方平台、基础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将加大,同时当前通胀压力明显减轻,央行近期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概率正在提升。而本周四7月宏观数据发布前后将是调准的时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