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信托理财 告别妖魔化的“刚性兑付”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8日 16: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东方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说起信托理财,许多投资者嘴角都会抿嘴一笑。作为高端理财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托理财以其高收益和“低风险”的特性博得投资者的厚爱,信托产品几乎每次一推出就被抢购一空,可谓盛况空前。

  不过,这样的狂热场面多少有点浮躁。因为信托产品并非保本保收益的产品,其投资风险性也绝不亚于其他高风险投资品。只不过,长期以来,信托产品“刚性兑付”的印象过度妖魔化,从而使得许多投资者产生了购买信托产品就等于高息储蓄的错觉。

  所谓“刚性兑付”,是指信托产品到期之后,信托公司必须向投资者分配投资本金和预期收益,如果项目出现风险,导致没有足够资金进行兑付,那么信托公司需要利用各种方式实现对投资者的本金和收益分配。换而言之,“刚性兑付”的存在,确保投资者只要购买的是信托产品,就一定能保障投资和收益安全。

  对此,利得(中国)财富管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姜晨指出,投资者对信托产品“刚性兑付”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从信托产品的本质来看,信托公司并没有“刚性兑付”的义务,投资者仍需承担产品的风险和收益上的损失。“刚性兑付”或许只是行业自我臆想出的“海市蜃楼”,一碰即碎。

  事实上,相关法规也早已明确了信托产品的风险性,“刚性兑付”之说确实有些无稽之谈。比如银监会发布的《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就明确指出,信托财产发生损失,由信托公司以固有财产赔偿;不足赔偿时,由投资者自担。信托投资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适合风险识别、评估、承受能力较强的合格投资者。

  然而,即便如此,“刚性兑付”在信托行业中仍然有着根深蒂固的受众群,甚至被誉为行业不成文的规定。据了解,由于目前信托牌照一照难求,如果出现没有按时支付的情况,将对信托公司造成非常差的影响,可能直接导致后发的产品不被投资者接受。于是,刚性兑付成了信托公司的一道红线,既而催生了信托产品铁定“刚性兑付”的认识和现象。

  由此可见,要让投资者真正意识到信托理财的风险和“刚性兑付”的本质还需要很长时间。从行业发展的自身考虑,“刚性兑付”也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投资者将信托产品按期兑付的原因全都指向“刚性兑付”,更是对整个信托行业的误读。

  最后,投资者要记住,这世上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一本万利的生意。褪去“刚性兑付”的光环,信托理财依旧是性价比高的理财品种之一。并且还将伴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不断茁壮成长。既然如此,又何必只在意是不是刚性兑付呢?投资价值或许才是更应该关注的,你说呢?

热词:

  • 信托产品
  • 信托理财
  • 刚性兑付
  • 信托财产
  • 信托行业
  • 合格投资者
  • 信托公司
  • 妖魔化
  • 投资价值
  • 让投资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