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本周一并未迎来股市开门红,受到消息面的影响,周一公布的中国5月官方制造业PMI意外反季节上行,升至50.8,而同期公布的汇丰PMI终值降至49.2,创八个月最低位,且为去年10月以来首次跌破临界点50。中国5月官方制造业PMI(侧重大中型企业)与汇丰PMI终值(侧重中小企业)出现背离,一方面显示中小企业仍面临严重的投融资和企业未来发展的困境、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民营经济仍成疲态,中国经济增长态势尚不稳固。
自从去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民企老板跑路事件频发开始,民企生存困境就显露无疑。金融资本只有进入实体企业才能帮助中国经济真正复苏,可目前虽然做了很多地方融资平台,但是实际服务于民企并且能从根本上解决困境的却少之又少。笔者近期调研了多省市的政府以及民企,政府债台高筑却无实质性的解决对策,民企由于自身各方面的原因无法融到资金而勉强维持,尤其是小型房地产开发商,更是度日如年。
以钢铁业为例,钢价下跌导致钢铁行业整体由盈转亏,1至4月份纳入中钢协统计范围的大中型钢厂销售收入为11968.67亿元,利润为26.95亿元,其中4月份大中型钢厂销售收入为3108.64亿元,利润为1.53亿元;1至4月平均销售利润率0.23%,4月当月销售利润率再度降至0.05%。而如果计提铁矿石库存跌价损失,则钢铁行业除宝钢外全部亏损。然而银行对于钢铁行业的贷款也在逐渐收紧,如果不用创新的融资手段,钢铁企业这两年会完成历史上颠覆性的行业大洗牌。
现在中国经济并不具备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基础,各行各业产能过剩没有被消化之前,经济的复苏步伐会略显滞后。调结构转变企业发展模式是最基础的企业转型升级的手段,但是要从本质上解决中国式企业长远发展的困境,唯有从金融创新上助推企业发展的彻底变革。
美国经济的复苏是建立在强大的金融体系的基础上的,美国能够整合全球的资源为其所用,同时向全世界转嫁自身的风险,前不久的黄金暴跌就是美国经济复苏的强劲信号,然而中国目前不具备完善的金融体系,资本市场的建设仍然在学习摸索中前进,民营企业普遍金融意识较弱,抵抗外界系统性风险能力较低,笔者一直坚持民营企业要建立自己企业的投融资安全体系,可笔者去调研过的企业里没有一家是有这样的前瞻性意识的。现在我们还看不到金融改革在服务于实体经济中的作用体现,我们必须在金融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有所突破。
目前宏观基本面和政策面仍无变化,但本月随着IPO的审查结束,可能会面临IPO重启预期增强的因素,IPO专项财务核查已于5月底结束。据统计,截至5月31日,经过财务检查之后处于正常审核状态的IPO在审企业剩下666 家,与2012年底851家在审企业的家数相比,减少21.74%。新股发行障碍已全面扫清,IPO开闸只剩时间问题。对于谈IPO色变的中国股市而言,只要新股发行制度不改革,IPO一开闸,又将面临阶段性的无法阻挡的下挫行情。
另外还有5月份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共计减持18.4万股,对应的市值为253.2亿元;而4月份减持对应市值仅为66.5亿元,去年5月份为124.7亿元;今年5月环比增加280.75%,同比增加103%。创业板这两日大跌近5%,6月份22家创业板公司解禁市值将达154.68亿元,鉴于当前创业板风险有待释放,且本周末5月份中国经济数据密集披露,还有上市公司的中报披露临近,因此A股市场重心可能会震荡下移,六月份的短期市场依然有技术调整的压力。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无明显复苏迹象,创业板却异常疯狂,这就证明了这一轮创业板的高歌猛进与热钱涌入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创业板的制度危机仅仅是A股制度危机的缩影。由于发达国家普遍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外资本固有的利差和人民币的升值势头,使得热钱流入压力加大。周小川近日明确表态,中国不会通过竞争性的货币贬值来提高自己国内的竞争。今天创业板大跌2.82%恰好印证了创业板已经进入了去泡沫的调整阶段。
我们也可以发现近期房地产板块放松预期带来的周期产业链存在一些脉冲式的反弹,但是笔者认为,政策调控的方向不会改变,随着房产税试点的扩大,房地产调控的力度和效果也在逐步显现。
从技术面分析,上证综指步入10日均线敏感区域,近期形成的2300点上方整理平台已经形成密集压力区,日K线图已经开始下移,MACD红柱缩短且有死叉趋势,沪指一旦失守10日均线,5日、10日线会则对指数形成技术反压。同时,沪市单日成交始终保持在千亿以上,但近期明显有放量滞涨或缩量迹象,显示场内资金持股信心发生一定的动摇。
总体上看,A股指数整体上升趋势正悄然发生变化,多空双方在2300点附近的僵持格局在近日已经被打破。短期来看,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披露在即,如果股指继续冲高无量则有可能出现阴跌走势,因此投资者短线谨防大盘继续滑落的风险,持仓观望为六月的股市投资上策。
专家简介:
宏皓:著名金融学家﹑融资专家,北京交通大学客座教授、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政府、上市公司金融顾问,中经产业基金理事会秘书长,央视网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