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展望“十二五”中国经济 >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0日 11: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备受世界瞩目,“十二五”规划包括结构调整、政治改革、社会建设、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五大方面,是一次全方位发展模式的转型,可以将之称为继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社会制度转型”和始于1978年的“经济体制转型”之后的第三波“历史性转型”。我们认为“十二五”不止决定了未来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决定了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我们同样可以充满自信地说,我们伟大祖国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浪潮。
“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谋划“十二五”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使我国经济发展更加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把我国建设成政治文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各族人民美好家园。
在“十二五”期间,我们面临着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就是经济发展由出口投资拉动为主转向以内需拉动为主。未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要保持稳定,经济增长重心需要转向内需。全球经济在今后两三年内都不可能走出衰退,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中国不能转向开发内需的话,将必然丧失经济增长动力。加快城市化进程无疑是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在未来的20年,中国将有4亿农民工及其家属会转变成城市居民,而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国家会有巨大的资金投入。
民生问题无疑是“十二五”规划最受期盼的亮点。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中国正在从生产大国向着消费大国转型,而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从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增长总量向着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转变,归根结底,比之GDP的增长速度,人们更关心的是普通老百姓如何才能公平地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而启动以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改革,意义就在于此。改革需要创新思维,集中破解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且长期困扰我们的民生难题,从而为提高国民福祉和消费能力建立可靠的制度保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会给中国民营企业等草根经济带来新的机会。要做到在发展的过程中重民生、保民生,就必然要重视和保障草根经济的生命力、创造力和保障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要真正实现包容性增长,其实就是扩大民企的生存空间,让这支具有无限生机的经济队伍为增长注入永无穷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