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2010夏季达沃斯论坛 >

国际能源机构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中国、中国,然后才是印度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3日 09:1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专题:2010夏季达沃斯论坛

  法提赫 比罗尔 国际能源机构首席经济学家

  CBN:从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发展到今天,您认为其对世界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法提赫 比罗尔:我想说的是,我们确实已经从这场金融危机中学到了一些东西。

  不久之前,人们还在讨论着是否会在全球范围内看到经济的复苏,人们同样在讨论着这场金融危机是否会像重创经合组织国家一样,对新兴市场国家予以重创。现在看来,答案显而易见,尽管许多经合组织国家的经济依然低迷,但我们已经看到了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强劲增长。

  从这个角度说,我看到了这样一种经济趋势,正如我们一直所说的那样,在一个全球化的经济里面,如果经合组织国家的经济陷入了低迷,将带动全球经济进入低迷。而如果我们放眼将来,现在就说全球经济特别是欧洲和其他一些经合组织国家已经渡过经济难关还为时过早,但那些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比如中国、巴西、印度等将比其他一些国家更快渡过难关。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将属于这些新兴市场国家。而这种趋势自然也带来了一些政治上的变化,比如说,二十国集团在国际上的地位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在全球的议题上,八国集团正显得越来越缺乏意义。

  CBN:那么,您如何判断接下来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会不会出现受制于能源供应的情况?

  法提赫 比罗尔:能源供应情况取决于不同的能源种类,但如果是说石油的话,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我想,今明两年我们应该不会看到石油供应出现大问题,但如果我们放眼全球石油市场,特别是考虑到许多非欧佩克国家石油的减产和那几个主导全球能源市场的国家石油公司愈来愈大的重要性,我想,我们可以说,廉价石油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因此,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进口越来越多的石油,并将石油主要用于汽车和交通领域的国家而言,需要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仔细考虑这种石油处境。

  在中国,石油主要被消耗在交通领域。我认为,有两个政策是中国今后需要高度关注的,一个是短期的,另一个则是中长期的。短期来看,中国必须尽快提高汽车的能效,而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必须尽快引入并应用更多的电动汽车,以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

  在我看来,中国的交通部门就是中国经济的阿喀琉斯之踵。

  CBN:您曾经说,发展中国家发展绿色经济更有优势,为什么这么说?

  法提赫 比罗尔:举例来说,20年内的汽车制造业,中国将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如果中国能按下鼓励创新科技政策的这个按钮,全世界就将唯中国马首是瞻。而既然中国是第一个推行如是政策的国家,中国也将因此获得强劲的竞争力和优势。当然,要做到这些,需要有设计合理的政策,比如说,政府应该在哪里给予补贴等,都需要好好研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在中国,千人拥有车辆数只有20左右,在美国,这个数字大约是600。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做出改变是非常容易的,而在经合组织国家,要从现有的汽车结构做出改变,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这就是中国和印度的优势,他们将可以为汽车购买者们提供更加现代的科技,并拥有持续增长的市场份额。不过,当我们说到中国和印度的前景的时候,我想其次序应该是中国、中国、中国,然后才是印度。

  CBN:在失望的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人们似乎对于坎昆会议已经热情不再,您如何看待坎昆大会的前景,达成一个有约束力文件的可能性有多大?

  法提赫 比罗尔:关于这个问题,我说三句话。

  首先,哥本哈根会议并不成功,它并未能提供一个协议,并借此向全球能源部门传递出让其转向更加清洁化的信号。

  其次,如果我们想要在能源部门做出变化,想要让气温上升控制在2℃以内,毫无疑问我们需要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

  第三,当我们谈到坎昆会议的时候,如果我们看看全球不同层面国家的不同的讨论,我不得不说,往正确方向吹的风还没有刮起来。很不幸,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对于坎昆大会达成一个具法律约束力文件的前景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