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从跨国并购走向独资化?


      光明的王佳芬、汇源的朱礼新、蒙牛的牛根生,这些赫赫有名的合作伙伴在不同场合表达出对达能相同的不满。他们控诉这位法国佬“野心勃勃”却又“高估自身的能力”。基于此,这些中方合作伙伴心怀警惕,并把合资企业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矛盾导火索在2007年正式点燃。这一年,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的发难彻底打乱了达能的算盘。这场历时两年的“达娃之争”几近耗尽当事双方的精力。2009年9月30日,疲惫的婚姻终告结束。
      “达能在纠纷、官司上浪费了太多时间、精力,而在产业层面积累的优势却逐步丧失。其品牌形象始终不够鲜明,还几乎演化为‘企图侵吞中国民族企业的国民公敌’。”一位食品业人士感慨道。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树韦则认为:“达能对中国市场的研究并不到位”,在他看来,管理和文化上的冲突并不是无法避免,比如可口可乐在中国拥有众多合资企业却没有出现类似达能与中方之间的纠纷。他认为,主要原因就在于可口可乐牢牢把握了对合资企业的采购与销售等关键环节的控制权,合资企业仅仅定位为一个生产工厂而已。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认为,达能刚进入中国市场时,由于对中国国情及市场尚不了解,所以通过收购、参股等合作方式进入;一旦在多个高毛利率行业站稳脚跟,如多美滋婴幼儿奶粉、依云高端矿泉水等均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具备了独立经营的能力,其未来发展就会更偏重独资。

独资之路真的好走?


      虽然并购面临着制度、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原因而很难成功,但是独资没有这些因素就真的会一路顺风吗?
      达能要在中国市场上开始前进的道路最大的问题恐怕是其自身目前发展并不理想的几大业务结构比例。
      尽管鲜乳制品、饮用水、婴儿营养品和临床营养品这四大类均已进入中国,但与全球发展不同的是,达能集团规模最大的鲜乳制品板块2009年才重新启动,且至今尚不成规模。在达能公布2009年达能财报中,其亚洲市场营收鲜乳制品、水饮料、婴儿营养品和医学营养品各占12%、37%、48%和3%。而全球业务比例依次分别是57%、20%、17%和6%。差距可谓明显。
      具体到单个业务部类上,达能同样挑战重重。
      达能的优势体现在婴儿食品方面,目前多美滋婴儿奶粉在中国中高端市场的份额为15%左右,而其旗下的牛栏牌(Cow & Gate)和Olvarit婴儿食品也开始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此外其高端水依云也一直有不错的市场口碑。但是,在被集团寄予厚望的鲜奶制品业务上,达能现在仍然只能供应上海、北京和广州少数一线市场。在水饮料方面,达能旗下还有乐百氏、脉动、达能益力等品牌。但整体来讲,在普通饮用水等饮料市场,达能尚无法与康师傅、娃哈哈等企业相媲美。此外,达能近几年来频繁布局的这四大领域,将随时面临雀巢的直接竞争。看来独资的道路也是非常纠结。


1.你吃过达能的产品吗?
经常吃,饼干、依云的水、酸奶等等
没留意,不太认识这个牌子
2.你觉得达能为什么从并购走向独资?
管理不善,只能舍弃并购的企业
就是个过渡,看看中国市场什么行情,过渡完就扔了
实力雄厚没必要并购,自己就能吃下整个中国市场
跨国并购的启示
微博

网友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来说两句

验证码: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