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十城记:北京 >

“入世红利”:一个丹麦人的中欧贸易经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6日 12:5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即便是现在,对于欧洲市场而言,我们销售的仍然是来自中国的便宜的劳动力”;同样在过去的三年内,Jens已经给他的程序员们加薪4000到6000元不等

  “我其实还没有从大学毕业呢。”34岁的丹麦人Jens Henne Hansen毫不掩饰他的学历问题:“我在丹麦奥胡斯(Aarhus)大学学了不到一年就来中国了,之后每半年一次回去考试。”

  “那你拿到了学位后才来到中国?”

  “恩……其实并没有。”他吐了吐舌头,伞边的雨珠低落在鼻尖,又瞬间滑落在衣领处,“虽然最近这里天气糟糕,但是我觉得呆在中国的选择并没有错。”

  对于这个头脑中永远充满着激情和有趣点子的大男孩儿来说,这只是他简历中最不起眼的一笔。

  放弃了在丹麦继续成为一个IT工程师的机会,他来到中国,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开始了属于自己真正的事业。

  和2005年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相比,如今的Jens,已经拥有了两家公司。一家是专职做家庭报警系统的贸易公司,另一家是他投入大量心血的网站外包设计制作公司。

  6年时间,斗转星移。Jens涉猎的领域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做的买卖不算很大,但已经足够让他带领近40个人的团队继续开拓贸易之外的市场。

  他心里很清楚,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他的产品之所以能够在欧洲市场上竞争,主要是因为中欧之间巨大的价差。

  “这是我们过去几年最大的竞争优势。”Jens并不避讳在中国人面前这样宣称,“即便是现在,对于欧洲市场而言,我们销售的仍然是来自中国的便宜的劳动力。”

  他愿意毫无保留地宣称自己的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并非出于大男孩儿般的天真,而是对自己未来的商业规划成竹在胸。

  “但是我很了解,事情不会永远是这样。”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所以,我也正在慢慢做出改变。”

  Jens最早来到中国,是在1984年。Jens的父亲被总公司派驻到北京的一家奶制品公司工作,而Jens放暑假的时候,在他父亲位于北京饭店的办公室附近呆了近一个月。

  那个时候的中国,改革开放带来迅速膨胀的生产热潮。那时候来到中国的老外并不多,Jens连英语也不会说,更不用说是中文了。但是,中国在7岁Jens的眼中,是一个神秘、安静而善意的国度。

  5年之后,Jens又一次跟着父亲在北京住了一年半的时间。“那个时候,中国在各方面的技术都很薄弱,我父亲以工程师的身份来到这里辅助生产,很受中国方面的欢迎。”Jens回忆道。

  之后,Jens随着父亲的工作又在波兰华沙呆过一段时日。那时,正值柏林墙被推倒后不久,工业生产的热潮在Jens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机会太多了。”Jens回忆起曾经随着父亲在各国旅居的日子,不禁感叹到。这或许是他源源不断的创业热情的最初动力。

  这也是Jens当时毅然决然地放弃自己在丹麦IT网络维护工程师的工作的原因:“我觉得太厌倦一成不

  变的生活了,想要换一个工作环境,想要一些完全不同的东西。”

  他当时没有想到的是,15年之后,他会又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

  在丹麦奥胡斯大学学习中国语言与文化一年后,2005年,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获得了到中国交流学习的奖学金。这是他与中国真正结缘的开始。

  2006年,一年的交换期到了。本应该回国继续完成学业的Jens决定在这里安顿下来,“如今,我在北京有一个女朋友,我们生活得很好。”他眨了眨眼睛说,“命运就是这么奇妙。”

  一夕得失,焉知非福。已近而立之年的他,决定选择一种和父亲不一样的、更加直接的做生意的方式。

  从贸易公司起家

  因为从小游历各国的经历,Jens一直在心中琢磨着各种能够做双边贸易的机会。

  彼时,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五年有余,双边和多边贸易领域不断开放,来中国做贸易生意的老外越来越多。一开始,Jens找到了一个为一家外资企业做采购的工作。

  借着工作便利,他几次来到深圳,和当地的许多生产厂家联系。他惊讶地发现,在深圳周边的许多中小型工厂里,每天生产出大量的质优价廉的产品,这些产品一旦销往丹麦,市场潜力肯定不小。

  创业家的冲动让他当机立断,和一个中国人合伙,开了一家贸易公司。

  “最初,这家公司连个名字也没有,因为我们几乎什么都做,从女士用包,到电脑硬件,再到婴儿用的小风车等等。只要是中国这边生产的价格便宜质量还不错的产品,我们都以丹麦进口商的名义进口,然后转卖给当地的分销商。”Jens说。

  生意渐渐做大了。Jens的货物贸易开始逐渐集中到某一个利润更丰厚的领域:家庭警报系统。

  Jens说,这是一个在丹麦很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将户主的手机与家庭警报装置联系在一起,一旦有入室盗窃等问题,户主就会接收到警报电话或短信,邻居家也将同时接到警报,而家庭警报装置将根据不同类型的房屋设计而进行个性化的定制。

  2000年之后,北欧国家由于不断涌入的移民而造成一些社会问题,住户对于家庭安全尤为重视,这使得Jens从中国带去的产品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最重要的是,尽管他转手卖给丹麦渠道商的价格,刨去各种费用后,比从深圳小工厂里进口的价格要高出4倍,但是这仍然是丹麦市场最具竞争力的低价。

  而Jens需要付出的,仅仅是在丹麦申请进口执照证书,同时支付产品价格1%-3%左右的关税,以及海上运

  输费用。“和我们的获利相比,这些成本的付出完全是值得的。”他表示。

  Jens的贸易公司越做越大,他在瑞典和丹麦分别注册了HomeAlarm公司,专门从事家庭警报系统的双边贸易。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贸易生意都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好做。中国的中小企业尽管有物美价廉的产品,却鲜有国际战略眼光,这让Jens的公司一开始在产品的配套设计上,费了好大功夫与深圳这家工厂沟通。

  “他们的产品很不错,但是使用手册却怎么都没法看,翻译很糟糕。”Jens说,“一开始我们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在重新翻译使用手册上,凡事都要事必躬亲才行。”

  不过,随着这家企业做国际贸易的经验不断丰富,其在配套细节上的改进也让Jens真切感受到了中国企业这几年的变化:“最近再看到他们提供的使用手册,我觉得几乎都完全不用改了。”

  由于一直和一家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HomeAlarm公司逐渐在北欧打开了市场。即便在经济危机发生后,HomeAlarm的营收还是翻了一番,去年整体收入在50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今年10月份这一个月,他们又一次打破了自己的销售纪录。

热词:

  • 入世
  • 人口红利
  • 中欧贸易
  • 丹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