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新观察】中国经济韧性正在增强 分享
评论

截止昨天,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一季度GDP数据全部出炉。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正在进一步加深,中国的韧性正在增强。

“新常态”不是“非常态” 中国不会也不需要QE 分享
评论

近期,外媒关于“中国央行将开始实施宽松计划以支持政府债务置换”的论调喧嚣尘上,报道称中国将继欧洲、日本等国之后成为“QE俱乐部”成员,准备对经济实施大规模强刺激手段。中国真的将要祭出QE么?中国需要QE来刺激经济么?

推进改革不讲条件——经济新常态下怎么办 分享
评论

面对经济新常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最得力的工具就是“改革”,最终的出路也在“改革”。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到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施行,从民营资本进军银行业到国企改革启动试点,从财税体制改革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踏入关键之年,“最先一公里”不断破题,呈现出全面播种、次第开花的生动景象。

提质增效,中国经济蕴藏巨大潜力 分享
评论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国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有利于继续保持经济发展良好态势。

新常态 新在哪

中高速 优结构 新动力 多挑战 分享
评论

“新常态,新特征”实质上就是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新常态”从字面上看,“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

中国经济结构正发生转折性变化 分享
评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引发各界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人用这一概念来分析和解释中国经济。新一代决策层以“新常态”定义当下的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并通过“新常态”透视中国宏观政策未来的选择,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之举。习近平的“新常态”表述当中,“新”在哪里?“常”在何处?

增长趋势放缓将是常态 走向“常规发展” 分享
评论

近年来,中国经济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经济增长趋势稳步放缓和经济结构再平衡。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估计大致都落在6%-8%这样一个区间。世行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在2011年-2015年为8.6%,在2016年-2020年为7%。

经济新常态意味变革常态化 分享
评论

所谓“新常态”,首先是针对过去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状态而言,这种习惯状态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不平稳,波动起伏很大,发展模式粗放,尤其是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的破坏,以及一系列经济结构的失衡,比如经济增长对投资的过度依赖,对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过度依赖,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巨大等等。

“上半场”GDP注解中国经济新常态

从两位数的GDP增幅到以7.5%为轴的增幅,从传统支柱产业纷纷进行调整,从全面刺激到定向刺激,这些变化的叠加,折射出来的就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新常态”的特点

增长速度可能会比过去10多年有所降低,但与全球范围其他经济体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相比,仍然有望保持较高水平。

10分钟看懂经济“新常态”

所谓“增长速度换挡期”,就是我国经济已处于从高速换挡到中高速的发展时期;所谓“结构调整阵痛期”,就是说结构调整刻不容缓,不调就不能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所谓“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主要是指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初期,中国实施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现在这些政策还处于消化期。

新常态 新理解

判断经济形势,不能只盯着“7.4%” 分享
评论

进入中高速增长平台后,要着眼实现“就业可充分、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民生可改善、风险可控制、资源环境可持续”。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实现了7.4%的增长。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与此同时,应当更加关注速度背后的另外一些数据。

新常态是不是意味着滑坡和退步? 分享
评论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征。面对种种变化,悲观者满心担忧:增长速度下来了,是不是意味着滑坡和退步?潜藏的风险会不会爆发,能应对得了吗?已经高速发展30多年了,中国经济未来还有机会吗?用全面眼光看新常态,中国经济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新常态之“常” 意味着相对稳定 分享
评论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以新常态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正在对宏观政策的选择、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分享
评论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增速有所回落是必然现象,是一种新常态。因此,我们既要保持一定发展速度,又不能过于看重速度,而是要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结合点,推动可持续发展。

“新常态”思维指导中国从容应对复杂经济形势 分享
评论

经济学者马光远表示,新一代决策层以“新常态”定义当下的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并通过“新常态”透视中国宏观政策未来的选择,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之举。专家普遍认为,政治局研判当前经济形势时提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这五大关系正符合习近平的战术要求,而处理好这五大关系,正需要执政者具备一个适应“新常态”的平常心。

经济新常态 改革大加速 分享
评论

过去一段时间,尤其是今年上半年经济工作各项指标的出台,更是有力地佐证了这一提法。伴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中国经济的多项关键指标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分析人士认为,长期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在未来很长时间里,都将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趋势。而改革作为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在经济的“新常态”状态下,正在铆足马力加速推进。

不拘常例不违常情 分享
评论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一系列的重磅举动,让外界在充满震撼感的同时,也对中国的未来抱有了更多的期待。因此,不禁有人惊呼:一种“习近平式”的新常态已经到来。一种新的局面形成,不同的人会有不同感受。有人会欢欣鼓舞,有人会为之担忧。如何理解和适应这种新常态?并不玄妙,无非八个字:“不拘常例、不违常情”。

适应“新常态”不仅是经济问题

新常态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深刻认识。新常态下,不仅经济结构要更为健康和持续,而且社会要更加和谐、公正,制度要更为成熟、稳定。为了适应“新常态”,我们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调整制度,完善政策,建设可持续增长的经济与和谐公平的社会。

透视国企薪酬改革三指向

对国企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职务消费”中按照职务设置消费定额并量化到个人的做法必须坚决根除……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提出,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

中国治理变革铸就“公平新常态”

全面改革砥砺前行之际,中国多领域的治理理念和实践正经历一场变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日前审议了改革央企薪酬制度、履职待遇等重要事项,彰显了决策层稳步推进国企改革的决心。

迈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步

改革形势催人奋进,现在各地各部门都出台了一系列改革配套措施,成效明显。但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困难和问题我们也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既要克服畏难情绪,也要克服浮躁心态,既要敢于出招又要善于应招,做到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

经济新常态是含义丰富、具有深意的重要表述

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最核心的是对经济增速下滑不必过分惊慌,要认清其必然性,要在尊重规律中顺势而为,不要动辄进行过度干预。未来的政策不应频繁变动,而应保持相对稳定,给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预期。

新常态 新部署

中国二季度出台超17项微刺激政策 经济企稳回暖 分享
评论

为了加快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让企业和群众享受政策红利,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国务院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重点针对落实进展缓慢的,查找原因、提出对策,打通抓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力破“中梗阻”,消除影响政策落地的体制机制障碍。

习近平强调适应新常态 政治局布局深化改革 分享
评论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7月29日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了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除了“总体平稳”外,会议在研判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时将“和谐稳定”也纳入评价标准之中,并指出要正确看待经济增速。而在下半年的经济工作中,改革将依然是重中之重,会议部署具体改革事项时更是多次使用“放”字。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分享
评论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基本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于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的中国经济而言,这次会议传递出哪些新信息?

新一轮棚改在提速 分享
评论

今年来,国家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进一步加大。日前,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工作力度,力争超额完成2014年目标任务,并提前谋划2015—2017年棚户区改造工作。政府的住房政策已从过去以住房市场调控为主,转变为以棚户区改造、住房保障和住房供应体系建设为重点。

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支持中小微企业依托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开展融资。

国务院印发《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要求抓紧实施一批重大政策举措,巩固扩大东北地区振兴发展成果、努力破解发展难题、依靠内生发展推动东北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解读国务院的“星期三”:新常态下的“中国策”

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运行“正面临着一些困难”,上半年7.4%的增长“十分不易”。有什么干货?

新常态 新亮点

引领中国经济巨轮扬帆远航 分享
评论

从年初经济形势迷雾重重到年中的曙光初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决策,沉着应对,以坚定的科学发展理念和高超的全局驾驭能力,交出令世界瞩目的答卷--经济增速平稳合理,深化改革屡破坚冰,转型升级再上台阶,社会政策扎实兜底,民生改善深入细微。

全面改革形成最大利好 分享
评论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如此描绘新常态下的发展图景:经济增长将更平稳,由于更多依赖稳定的消费需求拉动,周期性波动的波幅会明显缩小;经济质量将更提升,表现为资源环境将得到更有效保护,收入差距缩小,社会保障趋于完善等。

服务业主导出现雏形 区域战略升温 消费与有效投资并重 分享
评论

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总量和GDP占比均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9%,增长速度比第二产业高0.5个百分点。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认为,这表明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态势正在形成,服务业主导的格局初具雏形。

结构调整:经济数据背后的亮点 分享
评论

目前我国第三产业规模已超过第二产业,虽然第三产业没有月度数据,但发展势头应当好于工业。1-4月,投资增速虽仍在回落,但基础设施投资和国家预算资金到位的速度在加快,未来有望稳住;消费名义增速的回落很大程度上受物价涨幅走低影响,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速还比上月微升了0.1个百分点。

外贸企稳回暖 新型贸易方式成亮点

海关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3万亿元,增长6.4%。在外需回暖和国家稳外贸政策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从5月份开始,我国外贸增速由负转正,出现企稳回暖态势。而跨境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型贸易方式成为促进外贸增长的生力军。依托网络的新型贸易方式,让中国消费者享受到了更多高品质的进口商品;而庞大的中国需求也为世界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年前七个月,我国从全世界购买了6.9万亿元的商品,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稳定器。

新常态 对外投资超利用外资

商务部8月18日通报,7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8.1亿美元,同比下降16.95%;同期我国境内投资者对外直接投资92.1亿美元,同比增长84.9%。商务部表示,在不远的将来,对外投资超过利用外资水平,将成为“新常态”。值得注意的是,7月当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276家,同比增长14.0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8.1亿美元,同比下降16.95%。同时发布的数据还包括,今年1—7月,我国境内投资者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25.5亿美元,同比增长4%,是今年2月以来首次摆脱上年大项目影响实现正增长。7月当月,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92.1亿美元,同比增长84.9%。

新常态 新机会

证监会:十措施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分享
评论

8月1日,中国证监会出台十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措施,包括抓紧完善制定股票发行改革方案,完善创业板制度。明确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到创业板上市,进一步支持自主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在清理整顿基础上,出台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指导意见;扩大债券投资主体范围,积极培育交易所市场,做好资产证券化。

紧跟政策方向 下半年抓四大主题 分享
评论

二季度以来,宏观趋势性和周期性问题双重压力同时启动,对市场形成压力。短期市场风险释放后,“新常态”红利的释放过程将会出现。这一过程需要关注和“新常态”周期相关的领域和行业,并发掘主题性投资机会。引领“新常态”周期的行业是下一轮增长中的火车头,是未来新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稳健货币政策将优化结构加大支持小微企业 分享
评论

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小幅回升,验证了近期宏观调控的成效。然而,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以定向调控为新特征的宏观调控政策,将在下半年继续精准施策,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经济往往滞后金融3到6个月,上半年货币信贷对经济的有力促进作用,会在下半年更好地表现出来。

抓住机会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 分享
评论

中国有信心适应长期的经济增长减速,并与先前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决裂。其中,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又是重中之重,它既是新常态的目的之一,也是一主要实施路径。

天津:打造转型升级“中场发动机”

天津大力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速传统制造业淘汰落后产能、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走向高端,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场发动机”作用开始显现。

房地产市场“新常态”蕴藏“新机遇”

在告别“黄金十年”后,中国房地产业进入了提质换挡、减速运行的新阶段。

以市场主导“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升级

“新常态”既带来新挑战也带来新机遇,客观分析形势,遵循市场规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我国一定能走出一条转型升级、内涵增长的新路。

新常态 新影响

百姓要尽快树立新常态思维 分享
评论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

新常态下融资增长势必放缓 分享
评论

货币政策取向的本质不在于“松”或“紧”,而是与实体经济的契合度。只要金融总量总体稳定,也能基本满足实体经济需求,就不要过于纠结单月金融总量数据的回落。事实上,就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贷款等指标衡量,我国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裕,完全可以满足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需要。

一线城市已经进入深度调整 以平常心看楼市"新常态" 分享
评论

下半年开局首月,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房价环比齐跌,其背后的信号值得关注,这说明一线城市楼市已经进入深度调整的“新常态”。相对于以往的几轮楼市调整,各方应以平常心来看待楼市“新常态”。中国楼市持续多年“高烧”,需要挤出“泡沫”回归理性发展的轨道,因此这轮调整持续时间将比以往更长、调整也更剧烈。

物流信息化发展 促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现代物流业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中间链条,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现代物流业在信息化方面实现了快速的发展。

经济新常态要求“银行新常态”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银行业也将进入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时代,在多重约束下,规模的快速扩张也许要成为历史,而注重内涵和效益的增长方式将成为竞争的主旋律。在“新常态”条件下,随着金融服务需求的多元化、精细化、专业化,商业银行必须结合自身规模、人员和区域等优势,在业务结构和产品创新上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