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图文频道 >

房奴车奴孩奴“被中产” 中国式中产的三大困惑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8日 14:4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看过热门美剧《绝望主妇》的观众一定会对这样的场景印象深刻:他们有一辆美国吉普和一辆日本小轿车,家住小独栋别墅区,厅外绿色草坪围绕,还有一年四季开不败的鲜花,从不担心失业和账单,甜美而优雅的生活,烦恼的只是物质富足后的精神空虚。

  没错,曾经的“美国梦”正代表了中国人脑海里的“中产”印象。如同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红极一时的“小康社会”一样,“中产阶层”正在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成为时代热词。

  根据北京工业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0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公布的数据,北京中产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40%,约540万人,接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60%~70%的社会比例,一个中产阶层成为社会主流的时代似乎正在来临。

  甚至还有人更为乐观。当美林银行预言说未来10年中国中产阶层将增长至3.5亿人时,里昂证券马上公布了更为惊人的数字:到2020年,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预计将超过10亿。

  然而,众多“被中产”的中产阶层却难以认同自己的身份:当68.5%中下层中产阶层进入“房奴”“车奴”“孩奴”的“新奴隶时代”,超过70%的中产正在为避免返贫的理财大战而疯狂,超过40%的中产为子女教育考虑移民他乡,贴着焦虑与困惑标签的中国式中产,似乎与真正的“社会稳定器”还有着相当的距离。

  但无论他们如何认识自我,伴随着经济危机中美国梦的日渐衰落,一个中产阶层的中国梦正在崛起,而且,他们将成为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理性主导力量。

  谁“被中产”?

  540万和40%,这是《2010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中最新定义的北京中产人群数量和比例,“中产阶层主流化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然而,另一组随之公布的数据却令起草专家们多少有些尴尬,在被认定的中产阶层人群中,有68.7%的人并不认可自己的中产身份,“中产?银行的奴隶而已!”一场关于“真中产”与“被中产”的争论背后,中国式中产阶层的划分标准再次成为双方关注的焦点。

  被调低的财富标准?

  月入过万,有车有房,有着令人羡慕的职业――银行会计主管,29岁的刘星绝对应该属于540万北京中产阶层中的一员。然而,刨去房贷、车贷和养孩子的费用,刘星家的月均可支配收入就降到了不足2000元,“连件新衣服都不敢买,还中产呢?”刘星的自我描述似乎又与人们印象中的中产形象相去甚远。

  关于“中产阶层”的标准,此次《报告》中沿用了统计局给出的权威定义。2005年,当时国家统计局曾公布一份调查结论认为“6万元~50万元,这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的标准。”在中国,这也是“中产阶层”第一次得到这样清晰的数字化界定。

  而《报告》的调查结果也再次反证了统计局的权威结论――被调查的中产阶层就业者平均月收入为5923.18元,然而,这样的标准却遭到众多“中产阶层”的质疑。

  “我认为,这个标准定得太低了,所以才有众多参与调查者‘被中产’的说法。”刘星告诉记者,“年薪6万元的人在青海,在新疆,可能算是中产,但是在北京可能只够糊口,想买房买车更不可能了。”在众多“被中产者”眼中,热门美剧《绝望主妇》描述的才是标准的中产印象:一辆美国吉普和一辆日本小轿车,家住小独栋别墅区,厅外绿色草坪围绕,还有一年四季开不败的鲜花,从不担心失业和账单,甜美而优雅的生活,烦恼也只是物质富足后的精神空虚。“以这样的标准,即使是年收入50万元的中上产们也只是刚刚及格,还要担心生病、通胀和房价。”刘星认为,目前的中产阶层划分标准是被人为调低的,目的只是为了中产而中产。

  专家们却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从人口基数以及可耕地面积、适宜人居住的地域等因素来看,中国、日本等很多东亚国家都不可能像美国中产阶层那样去生活。“室内冬天不是25℃,夏天不是20℃,他们觉得都不是生活。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选择美国中产阶层那样的生活方式,地球就很危险了。”

  对此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他认为,中产的生活并不像电视剧中那样美好。“无论在哪儿,中产都是很辛苦的阶层,不是个很悠闲的阶层,中产是以勤奋、劳动著名的。”而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无疑对中产阶层有着更大的压力。“一个社会变动太快会降低自己的幸福感,在快速的变动中人们容易提高自己的期望值,而一旦达不到预期,挫折感就会伴随而生。”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中产认为自己不快乐、不承认自己是中产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