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消费调查频道 >

防不胜防的食品安全到底有没有“门槛”?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30日 09: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近一段时间里,一连串关乎食品质量标准乃至食品安全的事件喧嚣不已:从生乳新国标不升反降、麦当劳的麦乐鸡被疑化学物超标,到香料调和的五常“香米”现身超市、碘盐含量调整引发各方疑虑,还有圣元乳粉疑致婴儿性早熟、三聚氰胺“重出江湖”……这些问题一方面凸显了食品安全检测、监管之被动与缺位,一方面又暴露出相关标准制定难、执行也难的窘境。食品安全究竟有没有“门槛”?

  其实,食品安全是相对的。首先,没有绝对安全的食品。食品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彻底无毒,绝难实现;有害与无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使用量、使用条件与使用方式。实际上,我们通常所指的安全食品,意即其风险在可接受水平范围之内。

  其次,食品添加剂是食品中的正常成分,在食品制造和加工中必不可少。国家对于食品添加剂能否使用、使用范围及用量等都有明确规定,而只要食品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正确使用添加剂,是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事实上,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食品安全事故,几乎都是非法添加化工原料所致(三聚氰胺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只是在出现了严重的中毒事故之后,这种非法添加的物质才会被发现)。

  第三,在进行食品安全评估时,确实很难周全地考虑到所有的因素;由于食材众多,行业标准往往也难以穷尽一切可能性来实现食品的“零风险”。食品中所谓的“标准值”,不是指检出成分超过此值一点就意味着“危险”的数值,而是经过慎重“处理”、附加了“多重”安全因素的保险数值。

  要了解健康损害的风险与“标准值”之间的关系,就要提到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的安全评估。其实,各国法律都有规定,药物、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污染物,都必须进行安全性和风险评估,以便据以制定暴露上限值,建立剂量与反应(症状)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用图表来表示,就是所谓的“剂量-反应”曲线。

  我们的毒物学家,通常借助给试验动物喂食一定数量的化学物并观察之,绘出“剂量-反应”曲线,来判定毒性效应开始变得明显的那个剂量门槛——“无明显有害效应剂量”,用以评估化学物的风险。下一步,利用这个门槛值,再加上安全因素,就可以决定某种食品添加剂的每日可接受摄取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简称ADI)、某种食品污染物的每日可忍受摄取量(T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