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31日 10:1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
徐杰已经46岁。历经多年低调 生活后,这个中国常见的男性名字,在大洋彼岸化作“Dr.Kit Tsui”。正是他,操控着美国股市中中国概念股近百亿市值的财富消长。
10年前,徐杰是深圳无绳电话巨头“万德莱”的主人。这家政府钦点的“创业板拟上市”企业,曾以资本运作迅猛闻名一时。2003年,却因其高达6亿的负债案发人去楼空。
徐杰一度潜往美国,低调运筹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成为反向收购上市(RTO)的推手。一场信任危机,正在指向像他这样低调的“壳主”。
“这些股票的短暂繁荣与个人投资者几乎无关。”8月26日,美国知名财经杂志Barron`s刊文称,中国公司RTO上市中问题繁多。USX中国指数显示,2003年至今,通过RTO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数量为349家,但他们的市值却平均在RTO成功150周后缩水75%。
继本报7月刊发东方纸业(以下称“ONP”)造假调查(详见本报7月22日头版报道)后,记者亦频频接到机构、个人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的指控材料。
作为操作ONP上市的机构,徐和他的团队成员的身影渐显。本报记者调查显示,其中近10家企业的上市过程,与徐杰和他当年在国内敛资的“家族式”团队密切相关。他们帮助中国企业收购壳公司,制造财务数据,并以其众多的离岸公司炮制迷人的业绩幻象。
因徐杰团队陷入争议的上市企业还包括Jade Art Group Inc(佘太翠玉集团有限公司);Universal Travel Group(旅程天下集团);China 3C Group(中国3C集团);China Organic Agriculture(中国有机农业有限公司);Biopharm Asia Inc(亚洲生物制药);Home System Group(家庭系统集团)等。
“万德莱”往事
无论对于富翁徐杰,还是今日的壳主Kit Tsui,“万德莱”是一切秘密的坟墓。
Kit Tsui在美国资本市场留下的依稀痕迹,大多存于其2003年运作在美国OTCBB上市的Industries International Inc(以下称“INDI”)公司文件中。
Kit Tsui和他的弟弟徐志勇(Xu Zhiyong)、妹夫余维江(Yu Weijiang)一道以个人出资形式,在2003年2月买下INDI壳公司。正因为此时留存的信息,才能让人有机会一窥徐杰在中美的投资迷局。
他们通过INDI在中国控股的子公司,即大名鼎鼎的万德莱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前后已面临资不抵债。一份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培训材料称,万德莱自1993年成立到1998年左右,在国内无绳电话有较高市场地位,但其后徐杰开始以政府支持下的高科技资质认定、创业板上市后的项目等名目“圈钱”。
资本市场早就吸引了徐杰。1998年入主ST吉诺尔,仅一年就扭亏为盈。然而,几年后深圳市中院的破产清算公告却令人唏嘘。“截至2004年3月31日,万德莱负债总额为6.1亿元,账面净资产为6743万元,实际亏损额为5.43亿元。”
至此,徐杰的“谋略”已然露出破绽,早年在湖北省黄石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任职的他,专注于为企业谋求多项高科技项目、并获得政府的资质认定,由此海通证券、西南证券等机构有理由为其提供大量过桥贷款;银行对其频繁欠债也未提早警惕。
徐还通过邀请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法学家担任公司独立董事引起广泛关注。
与之相反,万德莱公司的内部,则长期以徐杰在老家湖北黄石的关系网和家族成员为运作核心——这其中的骨干,数年后仍围绕在万德莱董事成员徐杰、徐志勇、余维江身旁,后成为他们纵横中美资本市场和监管力量中的主力军。
直到2004年清偿开始,徐杰早已在美国部署运作的INDI才进入公众视野。这时,他早在维尔京群岛拥有不少自己的离岸公司,可以操作美国股市中的壳买卖。
“破产前他去往美国了一段时间,此后往返于国内外,打理投资生意。”一位万德莱时期的高管告诉本报记者。
“问题公司”溯源
身在美国,徐杰的资本运作中心仍是深圳。
那是一家注册名为深圳市华银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称“深圳华银”)的企业。
最新工商资料显示,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法人代表为徐细友,从2009年10月至今,连续更换了四任。而这之前的法人代表曾长期为余国琼、徐志勇。徐担任此职长达4年。
尽管注册信息中,深圳华银的控股股东不断变换,多是一些离岸公司,但一家在OTCBB上市的公司China Finance,Inc(以下称“CHFI”)则多年来一直在其交存美国证监会的文件中称CHFI完全控股深圳华银。
CHFI这家在美获得注册认可的资产投资管理公司,原壳名为Kubla Khan, Inc,在2004年被徐杰团队买入,上市OTC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