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资料图片
新华网哈尔滨10月18日电 (记者梁冬、强勇) 一项旨在改变城市商业中心区乱停车现象的“计时收费”改革在哈尔滨刚刚“试水”便意外遭到冷遇:原本“一位难求”的停车位在收费之后却大量空闲;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车辆、居民车辆索性将街道两侧和人行道当作了“免费停车场”,加剧了商业区交通秩序混乱状况。
停车收费缘何曲高和寡?如何治理商业中心区域乱停车?有关专家建议,应根据地区收入水平确定适当的收费标准,同时充分利用空间增设立体停车位,以缓解商业区停车难题。
商业区“高价停车”新政遭冷遇
记者从哈尔滨市交通管理部门了解到,2009年哈尔滨市可供停车泊位约14万个,而机动车保有量却超过70万辆,加上长期在哈尔滨市行驶的外地号牌车辆,停车供需比达到1:5。相比于国际通行的1:1.3车位配比标准,供需矛盾十分明显。
据了解,城市停车难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和中心城区,在中心商业区问题更加突出。为解决商业区停车难、提高这些区域泊车位的周转率,哈尔滨市于9月初对市内商业区的三处公共停车场实行计时收费试点,收费标准为第一小时5元,之后每半小时累加两元。
但记者采访了解到,计时收费新政实施后遭遇“无人喝彩”的尴尬。近日,记者在哈尔滨市道里区一面街与友谊路交叉口看到,规划出的40个收费停车泊位出现了平时少有的车位空置现象,有13个车位空闲。统一着装的收费人员第一项工作就是要逐车通知这里已经变为执行新收费标准的停车场,请愿意在此交费停车的人将车顺向停放,许多驾驶员听说收费停车便头也不回地将车开走了。一位高姓车主说:“收费实在太高,我几乎天天开车来这里进货,这个停车价位我肯定接受不了。”
对此,实施“高价收费”的泊车管理公司也显得无奈。泊车管理公司工作人员刘光坤介绍,9月下旬的一天,哈尔滨市道里区曼哈顿区域的506个停车泊位,营业额为10626元,每个泊位停车平均为5小时,泊位利用率不足50%。
车主寻找“免费午餐” 停车依然乱象丛生
记者在哈尔滨市一些商业区采访发现,旨在解决停车难题的“高价停车”新政出台后,商业区附近的停车乱象依然如故,许多车辆为躲避收费停车,纷纷在周边寻找“免费午餐”,挤占街道两侧停车或干脆将车停上了人行道,使原本就拥堵的商业区交通更加混乱。
近日,记者在哈尔滨曼哈顿商厦附近看到,就在冷清的收费停车泊位周边的街道两旁,密密麻麻地停满了车,不断有车辆在此转来转去,寻找停车位。看到实在无法“见缝插针”,许多车主失望而去,但也有一些车主干脆把车停在了道上,把原本就拥挤的道路堵成了“单行道”。
对于商业区停车的混乱状况,交管部门表示,按照相关法规,在商业区停车必须在指定的泊位交费停车,否则属违法。但全市现有50多万个车位缺口,他们也理解居民停车的难处。
记者了解到,为改变商业区乱停车的状况,哈尔滨交管部门曾对违停车辆实施严罚,对妨碍通行的违停车辆一律拖走,但停车混乱状况依然难有改观,许多车主还对这种“一罚了之”的简单化执法方式提出异议。
看着手中的罚款通知单,市民王芸一脸无奈地说:“我着急去银行办事,但一时又找不到停车位,转了几圈之后,真的没办法了就把车停在了路边,结果被贴了罚单。”
记者在南岗区博物馆附近看到路边的一排车都被贴了罚单,类似的情形在秋林商业区等地也比较严重。很多司机向记者反映,违章停车确实该罚,但接到罚单后往往又感觉很委屈,没有谁愿意违章,但找到价格合理的停车位又真的很难,这个问题应该由政府来想解决办法,不能完全归咎于司机。
“疏”“堵”结合缓解商业区停车难题
针对城市商业区停车难现状,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董鸿扬认为,缓解商业区停车难应“疏”“堵”结合,单纯依靠罚款和高收费未必是解决问题的良策,应研究符合百姓消费水平的停车收费标准,同时增加立体停车位的数量,以改变商业区停车难题。
首先,应结合商业区实际,充分利用空间增设立体车位。董鸿扬说,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商业区公共设施建设不完备,停车位更显紧张,导致车辆乱停现象突出。解决商业区乱停车,可由政府出资,在商业区闲置的角落或停车场之上建设立体车位,安排专人管理。
其次,利用信息显示屏公示商业区周边停车状况,提高泊位利用率。董鸿扬建议,在商业区的重要交通路口设置电子显示屏,上面随时显示区域内的空置车位信息,引导停放车辆,省去车主“寻泊”的时间,提高泊位利用率。
第三,通过教育手段提高部分司机遵纪守法意识,使其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和社会公德。
第四,虽然高价停车新政推行暂时受阻,但从城市中心区长期发展规划考虑,对商业区停车高价收费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继续坚持。在最初阶段,由于人们原有的思维定式,对高价收费不习惯,甚至有意见,属正常现象。占用公共停车资源紧张的商业区停车,理所应当高额交费,这也是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