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新世纪》:加息试探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5日 14:4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世纪》周刊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货币政策宽松结束了,紧缩还有多远?

  《新世纪》周刊记者 霍侃 于海荣

  那些预测央行“会做什么”的分析师,并没有摸到观察中国经济决策的水晶球。在多数观点认定中国今年不会或不必加息时,央行祭出利率工具。

  10月19日晚,央行宣布自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这是中国时隔34个月后首次加息。上一次是在资产泡沫见顶不久的2007年12月,随后是连续降息,进入了名为“适度宽松”、实为“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代。此番加息,标志着这个时期的正式终结。

  “政策意图可以理解,但时机突然。”一位外资金融机构的分析师当天的这个评论,代表了国内观察者普遍的看法。

  此前一天,讨论“十二五”规划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落幕,而两天后,中国统计部门将公布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选择此时上调利率,分析人士纷纷认为中国最新通货膨胀定如预期一样再攀今年新高,而经济增速也可能强于预期。

  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猜测。2010年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9.6%,略高于财新传媒调查的均值9.5%;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继续走高,同比上涨3.6%,环比上涨0.6%。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前三季度数据来看,总的判断是,当前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巩固。三季度经济增速的适度回落主要还是由于去年基数较高,以及今年主动采取的一些宏观调控措施的结果。

  而此前,市场更多的声音是,外部发达经济体复苏迟缓,中国加息也无助于从供需上解决食品价格上涨,且中国与美国等利差扩大,更将招致短期投机资本(“热钱”)流入。

  显然,决策者有更多的考虑。

  就在宣布加息前一天,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上海出席一场研讨会时表示,尽管中国金融体系总体上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但当前仍面临着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艰巨任务。较强的信贷持续扩张动力、通货膨胀及资产价格泡沫等便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经济复苏企稳越来越得到确认后,现行本质上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该逐渐淡出,便是随之而来的问题。3月以来一度出现的加息呼声,后被“二次探底”之说淹没。

  此刻,决策层终于动用利率利器,是应对短期通胀攀高的权宜之计,还是着眼于长远风险防范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深谋远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