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董事长PK总经理 深圳建设集团陷股权争夺战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6日 11: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深圳国有企业改制似乎迎来了一个多事之秋。深圳旅游集团股权争夺战刚刚谢幕,另一家老牌房地产企业深圳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又爆发了股权争夺战。同样是内部高层之间的纠葛,但由于背后涉及万科、平安等巨头,分外引人关注。

  深圳建设集团内部人士昨日(10月25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公司收购主体一变再变、收购作价一涨再涨,其实都缘于董事长张淑运与以总经理王基才为首的众多员工的“斗争”。

  万科入局节外生枝

  深圳市建设 (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设集团)前身为成立于1983年的深圳市建设集团,隶属于深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投控公司),主要业务为房地产。

  2007年该集团进行国有股份改制,深圳市投资有限公司持股29%,集团186名员工持股71%(分别由集团工会委员会持股51%、建设家园物业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持股20%并管理)。结合岗位,集团员工分七档分配股权,其中董事长级别最高配股3000万股,级别最低的员工为120万股。

  但改制后的深圳建设集团发展并不顺利。由于工程承包业务毛利率下降、集团持有的2000万股天房发展股票大跌等原因,该公司在2008年亏损近2000万元;而2007年实施改制时员工持股71%需支付5.2015亿元,目前仍有3.69亿元没有偿还。

  对于业绩不济的建设集团来说,万科似乎是“救命稻草”。2010年6月23日,万科正式出具了《关于意向收购深圳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71%股权的征求意见函》,表示愿意以总价不高于8.32亿元人民币收购建设集团所持有的71%的股权,折合每股约3.5元。7月2日,建设集团董事长张淑运为首的谈判小组与万科谈判,90%以上的表决权同意该项收购。

  外界分析,万科曾与建设集团合作开发龙岗东方沁园项目,建设集团拥有的国家房屋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让拥有国家一级资质的万科尤其看重。

  就在张淑运积极运作万科收购事宜之时,9月30日,建设集团总经理王基才却突然开始以每股4.5元的价格收购员工所持股份。签署协议后,股东即可拿到70%的收购款,而过户手续完成后,即可拿到30%的尾款。内部人士透露:“目前约有超过50%的员工与王基才签订了转让协议。公司7名高管中有5名已经套现,副总级别的套现金额高达1000多万元,普通员工套现也有100多万元。”

  在已与王基才签署转股协议的员工看来,转让给万科是“贱卖”。某员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4.5元和3.5元的差距不小。董事长为什么这么急着卖公司?”

  收购方案波折频生

  据悉,建设集团内部的斗争由来已久。

  内部人士透露:“建设集团第一届持股委员会应该在2010年6月就任期届满了,但由于张董事长在换届之前了解到大多数员工都无意选他继续当董事长,于是积极拉拢万科,想尽早套现。”

  记者了解到,建设集团持股委员会换届选举因故一延再延,直到10月16日才召开。当日大会选举产生了王基才等新一届董事和监事会成员,董事长张淑运落选。

  在王基才抛出4.5元的收购价后,张淑运方面马上抛出了万科有意以4.6元收购的消息;换届选举后的第二天即10月17日,47名 “亲张派”员工签署了一封致深圳投控公司的信,信中指责内部转股及换届选举不符合合法程序,并要求投控公司直接对建设集团71%的股权进行拍卖。

  内部人士直指:“王总一出4.5元,万科马上出4.6元,要不是王总,万科3.5元的报价可能早就被通过了。”

  随后,平安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起草的一份分析报告更加深了员工们对万科的抵触。平安《深圳建设集团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显示,平安将出资8亿元、美信资产出资1亿元收购深圳建设集团71%股权。“也就是说平安认为这部分股权值9亿元。”一位员工说。

  昨日,万科给《每日经济新闻》发来声明表示:“我公司作为建设集团部分股权的意向收购方,具有决定并提出自身所能接受的价格和收购条件的权利。在这一过程中,我公司将始终秉着平等协商、双方自愿和相互尊重的基本商业原则,充分尊重出让方的决定与选择。”

  平安集团新闻发言人盛瑞生表示:“我们目前没有参与任何有关于深圳建设集团的交易。”

  针对日前媒体对于王基才收购资金的来源问题,王基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资金绝对没有问题,只是现阶段背后老板不太好透露。投控公司那边也希望大家能坐下来好好谈,不要把事情弄得太复杂。”

  记者了解到,自从6月份开始,建设集团正常运作大受影响。多位员工表示:“其实谁来收购都无所谓,只要大家公平买卖。希望各方不要刻意设置障碍,收购方案公开化,尽快让公司经营正常化,不然受损的只能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