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证券市场 >

欧洲监管倒逼“募资难” 亚洲对冲基金另谋金主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9日 09:5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南方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欧洲募资监管“护照”

  10月26日,欧洲议会批准通过的一纸对冲基金监管方案(以下称为“方案”),将包括亚洲在内的全球对冲基金,纳入监管范畴。

  据相关方案条款规定,在欧洲经营的所有对冲基金除了需要注册登记及公布财务信息,欧盟证券与市场管理局(European Securities and Markets Authority)还将对境外对冲基金(泛指总部设在欧盟国家以外)执行一项“护照”制度,令后者必须遵守欧盟的对冲基金监管要求。

  亚洲对冲基金因此可能成为“受伤最重”的被监管者――欧洲FOF(基金中的基金)与机构投资者至少占亚洲对冲基金募资比重的2/3。

  面对突如其来的欧洲募资监管要求,亚洲对冲基金的第一反应,则是“浑身不舒服”。

  FrontPoint Partners LLC驻香港董事总经理Christophe Lee表示:“如果亚洲当地对冲基金仅仅想要在欧洲募集资金,就得遵守旨在规范欧洲基金的法规,未免太不公平。”

  高德基金(香港)董事总经理李建平称,香港的对冲基金监管制度已相当公平透明,为何在欧洲融资的香港对冲基金必须配合欧盟当地的监管要求。

  记者调查发现,仅以亚洲对冲基金资产规模及投资策略而言,要拿到这张欧盟签发的“护照”,并非易事。

  通常,多数欧洲投资机构要求亚洲对冲基金的管理资产规模在1亿-3亿美元以上,但当前规模在5000万美元以下的亚洲对冲基金占比达到约66%,偏低的资产规模则意味着投资风险分散能力相对薄弱,按照法案对投资者的保护条款,可能导致欧盟监管部门“不敢”将欧洲投资者的钱交给亚洲对冲基金管理;而且,当前投资亚洲对冲基金的欧洲FOF并不是长期投资者,偏好追逐短期收益,导致亚洲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偏向短期获利,与欧洲监管部门打击对冲基金投机行为的初衷存在矛盾,一旦欧盟监管部要求亚洲对冲基金出示投资策略与财务信息,发现其中存在短期投机行为,“护照”审批更难成行。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梁凤仪在10月19日彭博对冲基金论坛上表示,香港正在游说欧盟相关部门,希望在欧盟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之前保持若干年的“过渡期”,让香港对冲基金适应新的监管要求。

  目前,上述方案只需今年11月11日欧洲议会全体会议投票通过,便能开始生效,按照方案规定,欧盟成员国将有两年时间将该方案转变为国内法律,因此,欧盟对冲基金将从2013年面临的上述监管要求,而境外对冲基金的护照发放制度,则可能延期至2015年执行。

  寻找“新金主”

  无论“方案”是否会给亚洲对冲基金欧洲募资蒙上一层“阴影”,亚洲对冲基金寻找新“金主”的动作已悄然展开。

  据新加坡研究机构Eurekahedge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亚洲本地对冲基金数量达到创纪录的1278只,高于2007年期间的1240只,且125只对冲基金是今年前7个月新近成立,但与之形成反差的,却是同期亚洲对冲基金规模呈现约12亿美元的净流出。

  “现在情况恰恰和今年前7个月相反。”中国对冲基金研究中心研究主管锐衍表示,“当前亚洲对冲基金募资情况明显改善,其中两个很大的变化,一是新成立的对冲基金仍在增加,二是对冲基金能够使用的杠杆融资倍数有所提高。”

  记者了解到,相比多数欧洲投资机构要求亚洲对冲基金至少有1-3年的以往业绩记录,上述美元热钱则更追求亚洲对冲基金的专业投资能力能否取得高投资回报。

  “一些美元热钱可能会根据一位香港对冲基金经理以往在投资银行的投资水准及业绩,作为其管理对冲基金的业绩参考。”锐衍指出。

  其中,亚洲不良债权投资类的对冲基金“受益匪浅”―― Eurekahedge数据显示,截至9月份,以亚洲为重点的事件驱动型对冲基金净值平均涨幅为6.6%,投资不良债权的对冲基金则上涨约10.5%,属于今年以来收益最高的对冲基金之一。

  “所谓的不良债权投资,不是局限在银行的企业信贷坏账,而是泛指企业在经营壮大过程的资金拆借行为。”专注不良债权投资的贝罗斯资本(亚洲)有限公司行政总裁王向 龀疲 “有时一笔企业不良债权投资的回报率可能超过100%。”

  大量美元热钱对于不良债权高投资回报的期待,已令这类对冲基金“不缺募资对象”。王向 鼋樯芩担 个别企业不良债权投资案例的杠杆融资倍数能达到约10倍,高于当前香港对冲基金平均约2-2.5倍杠杆融资倍数。

  不良债权投资的“过高收益率”,却让自己成为欧州相关部门的重点监管对象――欧洲议会达成的上述方案特别规定,严格限制对冲基金采用“资产剥离”方式实现短期高额获利。以往,一些不良债权对冲基金在收购接管相关企业后,迅速通过剥离非主营业务或裁员等,实现所谓的企业财务优化,再卖给其他公司获取短期高额回报。(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