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证券市场 >

第三方销售“扩”在弦上难改银行独大局面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3日 14:4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日前,证监会公布《基金销售管理办法》修订稿,这对于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来说可谓是“久旱逢甘露”。一些独立机构已经准备多年蓄势待发,一旦上述法规出台,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将会纷纷破土而出。基金公司希望独立基金销售机构的加入能够改写银行渠道“费用猛于虎”的局面。不过业内人士担心,由于资源集中,商业银行独大的局面恐怕从根本上难以改变。

  上百家销售机构欲“进场”

  本周一晚间,证监会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 (修订稿)》,其中最让人关注的莫过于证监会调低基金销售机构的准入门槛。

  上述文件指出,基金代销机构的组织形式放宽为有限责任公司或合伙企业,将出资人要求放宽到具有基金从业经历的专业个人出资人,注册资金要求从2000万元降低至500万元,具有基金从业资格的人员最低数量从30人放宽到10人。同时,在解决第三方销售的盈利模式方面,证监会拟允许基金销售增加 “增值服务费”内容,即鼓励提供专业服务并收取与服务质量相关的费用。

  基金代销机构门槛调低以及允许收取“增值服务费”,对于想要从事基金销售的第三方机构可谓是重大利好。周二,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杨文斌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们将对照法规的各种要求,积极准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等法规正式出台后,尽早申报有关材料。”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其他第三方基金研究机构也在积极准备,争取拿到基金代销资格。杨文斌指出,一旦法规正式出台,预计市场上将会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纷纷诞生。

  客户获得有难度

  基金业内人士常常感叹,目前的基金销售市场,是一个渠道为王、银行独大的时代。失去渠道的鼎力相助,基金公司的销售举步维艰,基金公司规模扩张也成为无稽之谈。而银行则是最为强势的渠道,每年基金公司都会向银行“上贡”不少。

  “商业银行在整个基金销售市场占比70%、甚至80%,这个比例已经接近极限,比其他成熟市场均高出很多,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商业银行占比三分之一,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占据三分之一,券商、保险其他等机构占据三分之一。”杨文斌告诉记者。

  同时,他向记者表示,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未来3到5年之后,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或占据市场份额的10%~15%,届时目前基金销售市场将会改变,基金销售市场将会向多元化发展。

  然而万事开头难,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起步之际仍面临着一些困难。

  “比如说,客户的获得,第三方机构不像银行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不少客户,我们客户的获得有一定的难度;其次是结算成本的控制,上述文件指出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选择的结算机构为商业银行或支付机构,这部分成本需要加强控制。”杨文斌向记者解释道。

  谨慎的声音也不少。一位从业多年的基金人士向记者表示:“商业银行独大的局面从根本上来讲很难改写,我国目前的状况就是金融资源高度集中于商业银行,当初开放式基金诞生之际之所以选择银行作为代销渠道,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他认为,公募基金之所以发展速度很快,跟商业银行这个主要的销售渠道密不可分。“其次,即便是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频频出现,但是结算支付仍旧绕不过银行这一关,这时第三方销售机构可能会面临客户流失的问题,银行很容易争取过来这些客户。”

  相关新闻

  专户盈利吸引大 中小基金公司大干快上迎“重大利好”

  每经记者 徐皓 发自上海

  中小基金公司对于专户业务的渴望早已不是秘密。11月1日,长达一年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

  证监会发布 《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征求意见稿)》为基金公司专户业务做了多角度松绑。对基金公司的准入条件中,取消关于管理证券投资基金2年以上、公司净资产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管理资产规模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等条件。

  这意味着,包括今年成立的2家新基金公司在内的27家中小规模基金公司,很快便可以开展除公募业务以外的“一对一”和“一对多”专户管理业务。

  “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

  基金专户业务已经已经走过3个年头,“一对多”业务也开闸1年多,目前35家基金公司管理着近千亿专户资产,其中“一对一”约616亿,“一对多”366亿。

  对于大基金公司来说,这点规模可能是“小鱼小虾”,对于小基金公司却是一块结结实实的肥肉。而基金公司管理者们都毫不掩饰 “觊觎”之心。

  “对于我们这些新成立不久,规模不大的基金公司而言,可以提前获得专户业务资格,拓展业务范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农银汇理基金公司表示。

  “今年的目标是取得专户资格。”华商基金督察长程丹倩在年初时如此表态。而新华基金总经理孙枝来更把专户业务视作重要的盈利增长点。这一切都由于专户的业绩分成利润,对于这些成长中的小公司们颇具诱惑力。

  公募业务虽然旱涝保收,但是对于规模有限,并难以取得短时间突破的小基金公司来说,1.5%的管理费显然难以“吃饱”。但基金公司在专户业务的收益却是与投资业绩直接挂钩。

  “如果业绩做的足够好,同样规模的产品,专户的利润贡献率将远超过公募。”孙枝来表示。可以看出的是,这些小公司对于自身投资能力的自信并不逊于大基金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规对专户产品成立规模从5000万降至3000万,单只产品对单只股票投资上限提高到20%,这都为基金公司募集和管理专户业务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大干快上 或催人才竞赛

  “我们相关的人员、部门、产品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就等这块业务(专户)放开。”今年5月新华基金总经理孙枝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言辞中对于中小基金公司尚未能企及的专户管理业务,已有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势:“一直在等。”

  与新华基金一样,几乎大部分“缺牌”的基金公司都早已对专户业务进行着基础准备。预期在正式业务办法颁布后不少中小基金公司都将迅速上马专户业务。

  华商基金内部预期在下周便将出具一个专户业务开展方案,对于相关制度、流程、人员以及部门协调形成基础的安排。据悉,这个方案是前期已经“过了几遍”的结果。华商基金督察长程丹倩表示,“基础准备阶段希望能做的更谨慎一些,把前期准备做扎实。”

  而在这个准备过程中,基金公司蓄势大干快上不免催热“人才竞赛”。

  有基金公司已作预言,“对基金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私募业务人才的争夺。”而有基金公司高管已经发出“求贤若渴”的感叹,2009年“一对多”业务开闸前期基金投研人员流动加速的情形或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