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叶檀:靠行政限价控制通胀是个坏主意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8日 08:1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京华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对付通胀的最好办法是提高生产效率、紧缩货币,而不是实行限价政策。

  10月份CPI上升到4.4%,超过警戒线1.4%,此次通胀主要由食品价格上涨推动,因此对低收入阶层有巨大的冲击,贫困家庭现在面临的通货膨胀是整体通胀率的两倍。他们的工资上涨赶不上货币的贬值。

  有些专家提出用限价等行政手段解决通胀,据报道,此次调控组合拳可能包括在价格连续上涨过快并超过限定幅度时,采取行政措施限制价格继续上涨;此外,在各省继续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对于资金炒作农产品的现象,将采取更加严厉的惩罚措施,尤其是针对炒作玉米和棉花。今年5月,三部委联合下发通知,称一旦确认为囤积居奇等行为,将进行多达5倍的处罚。

  行政限价是计划经济式的愚昧做法。从来没有行政限价成功过。

  不幸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处于经济滞胀期,有过两次价格管制,1971年8月到11月冻结工资金,1973年6月到8月管制油价,但两次都以失败告终,因为尼克松管住了油价,却不能降低油品的需求与生产。如果把石油生产地的价格也管住了,那全球油价都会上升。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管住了所有的物价,代价是物资紧缺,所有的产品凭票供应,几张粮票就可以换得农民的一筐鸡蛋。

  与尼克松所处的时代不同,目前的价格上升是热钱流窜的结果。热钱推高了资产品价格,而后推高了原材料价格,当大部分企业无法靠提高劳动效率消化成本时,不得不大规模提价,于是发生了通胀。各国央行发放的货币越多,热钱越是四处流窜,金融不稳定性随之增加。于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如下尴尬局面:上半年还在防通缩,下半年不得不抗通胀;资产品价格刚到高位,转眼又发生暴跌。所有这一切,都是预期不明、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惹的祸,从美联储到日本央行,均难辞其咎。

  目前的通胀压力由两股水流合成: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二是货币发行量增加,要解决本轮通胀必须正本清源,一是提高企业效率消化源源不断上升的成本压力,二是实行负责任的货币政策,给予市场非常明确的反通胀预期。

  目前我国企业里面民企的效率其实是很高的,但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率还有待提高。这么多年来,我国的征税成本居高不下、行政开支易涨难收、大学毕业生钻头觅缝想当公务员,足以说明我国整体资源效率低。

  如果政府效率与大企业效率大大高于货币的增速,我国的内部通胀就可以被平抑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相反,如果一些赔钱的企业不能提高效率,那么有多少新增财富都会被源源不断的货币所稀释,外在表现就是货币购买力下降,通胀预期上升。而中铁建一个项目就可能赔出去41亿元人民币,需要国内填补黑洞,亏损的中铝控股了云南铜业,效率如何提高?

  另一方面是我国的货币超发,2001年-2003年间,M2增速16.6%,GDP增速为9.8%,CPI增速为1.4%,M2增速超出GDP增速与CPI增速之和5.4个百分点;2005年-2007年超出2.8个百分点;2008年-2010年9月超出9个百分点。多年积累的超发货币,并没有彻底被资本与货币市场消化;加之美日的量化宽松政策火上加油,使通胀预期一发不可收拾。

  改革资源配置机制,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让资金、资源落到诚信、有前景的成长型企业手中,剥夺骗子公司的行骗特权与低效公司的生存权;建立独立的负责任的货币体制,在外御热钱的同时坚决紧缩货币,中国的经济才能重回高增长低通胀轨道。

  2008年限价没有限住牛肉面的价格,现在就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