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本币结算“留白” 能源贸易拉动力有限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6日 09:3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中俄双边贸易本币结算正式启动,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本次俄罗斯之行最大的收获之一。

  12月,人民币将登陆俄罗斯外汇市场,挂牌交易。此前,卢布已于11月22日成为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的第七种外币。当天,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进行了第一笔100万元人民币兑换卢布的交易,人民币兑卢布汇率中间价报1元兑4.6711卢布。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的只是人民币对卢布的即期交易,人民币对卢布远期和掉期交易将视交易情况和市场需求开办。

  “采用这样的办法既共同维护了双方自身经济安全,又没有直接挑战美元地位。”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经济研究室研究员李福川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评价说,“人民币和卢布的国际化,也将对世界货币体系产生重大的影响。”

  虽然意义重大,但本报记者多方了解到,本币结算对两国经贸关系实质的拉动力则有限。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波尔佳柯夫告诉记者,目前俄罗斯只有35-50家主要进口商对本币结算表示出兴趣。

  此外,本报获悉,本币结算并未覆盖大宗能源产品贸易。这就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俄能源交易中本币结算仍然无法实现,中国无法用人民币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

  本币结算短期规模有限

  李福川认为,虽然中俄已经实现了双边贸易本币结算,但是目前来看,两国未来货币合作的规模并不会太大。

  2010年中俄双边贸易额有望超过500亿美元,接近危机前水平,但同2008年中俄贸易未受影响时的数据比较,2010年上半年两国贸易额同比减少3.9%。

  同时,虽然经过多年试点,中俄贸易本币结算额也还不大。俄罗斯中央银行的数据显示,相对于2009年中俄388亿美元的贸易额,2009年中俄贸易中的卢布结算额约为155亿卢布,人民币结算额约为5300万元人民币。

  波尔佳柯夫告诉本报,俄罗斯贸易商不愿意用本币结算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尚不能自由兑换。

  更重要的是,本币结算尚不能覆盖中俄贸易中占主要份额的大宗能源产品贸易。

  莫斯科大学世界经济系教授阿夫多库申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本币结算的机制化刚刚起步,如果在大宗能源产品贸易结算中使用本币结算,俄罗斯将无法消化随能源贸易而来的大量人民币。

  “可行的办法是,在两国贸易额有限的情况下,在一部分小额能源贸易中使用本币结算,并用随之而来的人民币从中国进口消费商品。”阿夫多库申说。

  金融危机推动本币结算

  其实,中俄双边贸易本币结算谈判早在1990年代初就开始了。

  俄罗斯驻华商务代表奇普拉科夫向本报记者介绍,早在2002年,边境贸易中就开始试行本币结算,但试行范围只限于黑河沿岸和阿穆尔州边界地区。

  到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中央银行签署了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的具体协议。协议规定,结算范围从早先的黑河及阿穆尔州边界地区扩展到全线中俄边境地区,并且从贸易领域扩展到旅游及相关的服务领域。

  2008年10月,俄罗斯银行协会主席加列金 托苏尼扬曾告诉本报记者,两国中央银行已经完成了中转账户的交换工作,在两国全境范围内的双边贸易改用本币结算已经不存在任何阻碍因素。

  阿夫多库申对本报介绍说,虽然阻碍因素已经扫除,但在此前试点过程中,大部分的交易都是用人民币买进卢布。边境本币结算试点中的不平衡情况,让中方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态度并不积极。

  “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世界经济体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俄罗斯希望能够逐渐发展成为中亚地区的金融中心,而中国也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迅速前行。两国谈判的最终达成,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金融危机是推力。”阿夫多库申说。

  11月23日,俄罗斯和中国共同取消了用卢布和人民币进行双边贸易结算的限制,双方签署协议,修改了1992年3月5日签署的俄中经贸关系协定相关条款。

  至此,长达8年的中俄本币结算谈判终于告一段落。

  李福川认为,在双边贸易中启动本币结算,维护了双方自身经济安全,并且没有直接挑战美元地位。“本币结算可以大大降低两国贸易的交易时间和成本,有效地避免金融危机对中俄两国汇率和实体经济造成影响,降低贸易风险。”

  谈判能够最终达成一致,还是中俄关系持续深化的表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银行人士对本报表示:“说到底,本币结算虽然看上去是个金融问题,实际上,还是政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