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股市做“池子”只是一厢情愿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3日 09:4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由于升值预期及息差的存在,热钱流入境内似乎无法避免。不论政策再怎么完善,都很难将它完全堵在国门之外。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提出“池子”之说,大意是把热钱蓄起来,尽量不让它影响实体经济。很多人都一厢情愿地认为,央行的“池子”是指A股市场。随后,央行副行长公开称“池子”主要是指央行的数量对冲手段。尽管如此,“池子股市说”仍有很大的市场。眼下,有关部门正努力推进国际板、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证监会主席、副主席近来连续两天表态加快处理小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事宜。这些新工具能否成为“池子”?

  在讨论池子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厘清一下何为热钱以及热钱有哪些危害。热钱定义是境外流入的投机性短期资金。它的危害主要是,推动境内资产价格上涨,导致经济过热及通货膨胀;待其撤退时,又会导致境内资产价格大跌。至于这些热钱会套利多少,反在其次。为了减少热钱流入,我国实行了相对严格的外汇管制,并且限制外国自然人及公司投资中国A股、房产。央行一边投放大量外汇占款(人民币)以“收购”入境美元,一边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回收这些人民币。通过这样的数量对冲操作,热钱对应或曰派生的人民币多半能被央行蓄起来,冻结住,不让它们进入银行与实体经济,从而减少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控制通货膨胀。

  这些措施都是有用的。问题之一是,央行为了减少息差、遏制热钱流入、不误伤实体经济,不太敢加息,导致负利率持续,助长了固定资产投资冲动,以及民众的通胀预期。问题之二是,央行总量控制无法区别对待不同的对象,一些炒家更有能力负担较高的贷款利率,更有路子贷到款,继续炒作、囤货;很多民间资金也游离在银行体制之外。在储蓄搬家、存款吸引力减少的背景下,这些钱流出银行,在央行以为货币总量控制得力的时候,四处兴风作浪,而加息有助于把钱收纳到受控的银行体系之内。

  对付热钱,股市能帮上什么忙?“池子股市说”有不少谬误。首先,热钱本身就喜欢股市,因其流动性好,有利于短炒,无须引导就趋之若鹜。其次,热钱入A股会推动股价上涨,未来离场时还会砸低股价,加剧波动。最后,热钱进了股市,会有相应的钱溢出,影响实体经济。热钱推动股价上涨,会令股民、“大小非”的钱变多,从而增加投资、消费;也会有上市公司因此而进行高价再融资、扩大再生产。这部分钱都会流入实体经济,助长通胀,令经济过热。显然,这相当于引狼入室,我们将坐收其害。

  至于国际板,其发行人是境外公司,它们拿到人民币募资后估计会主要用于境内;小QFII拿了境外的人民币,得在境内买股票;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发行人也想把人民币汇回境内用于投资、生产。它们都不是合适的池子。在理顺汇率与利率、大力发展QDII(境内资金通过合格机构投资海外市场)之余,建议把汇金手中的上市银行、保险公司部分股权,做成一只基金,在内地、香港发行,出售所得全部用于海外投资。这才是真正吸收热钱进股市,且不会影响境内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