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手握数百亿现金 13家标杆房企年末或冲刺拍地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3日 11:0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今年房价调控措施频出,房价却仍然压不住,目前似乎又缓过劲儿来了。楼市为何如此“淡定”?在通胀大背景下,谁也不愿意坐等现金贬值。这或许能解释为何众多资金冒着调控的风险冲进楼市,更不用说在庞大的刚需与有限的土地作用下,地产带着显著的稀缺性。许多业内人士担心,如果开发商继续放任房价上涨,第三轮调控或将呼之欲出。

  昨日(12月2日)刚刚宣布年销售额超千亿元的万科,已经在11月最后15天里,在广州、南京和北京的土地市场砸下了超过97亿元的资金 (其中部分为联手其他公司合买),而在今年的前10个月里,万科总共只花了455亿元买地。

  几乎同时,今年有7个月没有新增土地的华润地产花8亿元在成都拿了一幅面积为119亩的土地;连今年甚少在土地市场露面的和黄,也抓住了今年最后的几次机会,和长江实业一起在重庆及大连投得两地,涉及金额25.8亿元人民币。

  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11月20日~26日7天内,全国仅上海、北京等10个城市的土地成交量,就达到160余幅、957.19万平方米,共计522.42亿元,相当于杭州今年前9个月的土地出让总金额。留意到土地市场成交井喷的部分机构认为,这主要是各地区集中供地,以及房企对稀缺土地资源的渴求,造成了土地市场的火热。

  也有分析师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们认为在当前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买地几乎成为房地产企业最佳的保值手段。

  前10月买地额不及卖房收入一半

  《每日经济新闻》昨日曾报道,由于万科、保利等大多数房地产巨头已提前完成今年销售目标,这些标杆房地产企业几乎铁定会迎来史上销售额最高的一年。

  但并不代表这些公司在土地购买上的投入也达到历史最高。记者发现,一些公司的买地支出甚至比去年还低。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去年花196亿元买地的金地,今年只花了55亿元扩增新的土地。另一家代表企业是中海地产,根据中原地产的统计,中海去年花费301亿元买地,今年前10个月买地的金额仅比去年的一半略多。

  上述买地金额和房地产巨头同时期的销售金额相比,可说是少得可怜。以中海为例,前10个月其销售额达到469亿元,同期的买地金额只及销售金额的1/3。即使是买地金额创造了3年以来最高的万科,今年前10个月的买地总金额也不过455亿元,占销售额的52%多。

  中原地产的统计显示,今年1~10月全国13家标杆企业的购地总金额仅占同期销售金额的46%,而在去年同期,这一比例曾达到70%。中原地产高级研究经理刘渊说,今年大部分房地产公司由于担心调控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普遍预留了大量现金,这使得他们在前10个月极少进入土地市场拿地。

  事实上,这些房地产企业手中的现金不比年初时少。以万科为例,一季度末拥有的货币资金才179.18亿元,到了三季度末达到315亿元。大量的货币资金,使得开发商拥有了应对 “史上最严厉调控”的信心的同时,也让公司在通胀来临时,面临着资产 “缩水”的压力。

  通胀或逼企业集中抢地

  此前,一些金融机构已预计今年全年的通货膨胀率在4%左右,而同期的活期存款利率只有0.36%。

  有分析师说,如果不投资,类似万科这样拥有300多亿元货币资金的企业,很容易因通胀造成现金实际价值的缩水,损失额可能超过10亿元。而10亿元的资金足以在任何一个二线城市购买相对较好的地块。

  东吴基金电子商务经理史爱柱说,在目前的通胀预期下,即使是极为谨慎的企业也会把40%的闲置资金用于投资。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也认为,通胀时代,持有土地比持有现金对房地产开发商会更加有利。

  刘渊认为,近期土地市场的成交热潮不乏通胀因素。根据研究,在与地产业务相关的土地、住宅、商铺三种类型房地产投资中,土地的升值幅度比后两者更快。

  与此同时,不少开发商目前拥有的现金,远远超过他们应对调控的需要。中房信昨日提供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135家上市房企共持有货币资金2096亿元,环比增加180亿元,现金占总资产平均比重达到了14.76%,均为2008年以来的较高水平,再加上10~11月市场的销售情况仍然好于五六月份,因此大部分企业手中的现金只增不减。

  恰在此时,国内土地市场迎来了一个推地高峰。据中房信统计,包括北京、深圳、杭州在内的多个城市,截至10月份的推地量都只完成了全年的三成甚至更低。上述城市势必会在年末大量推地,以完成全年任务。这使得11月下半月的土地市场突然发力,出现了成交井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