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今日视点:粮食丰收是稳定物价的坚实基础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7日 09:5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证券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粮食丰收是稳定物价的坚实基础

  □ 姜 楠

  尽管近几日二级市场走势拉锯耐人琢磨,但是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再传捷报的消息还是很令人鼓舞。

  国家统计局日前宣布,2010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54641万吨,比上年增加1559万吨,增产2.9%。这是中国连续七年粮食丰收,也是粮食总产量连续第四度超过万亿斤。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大意是说,粮食是老百姓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是生命所系,是一切生命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基础。有了粮食,吃饱了肚子,确保生命的延续,才可能有接下来的各种社会的、经济的创造性活动,这个世界才能向前发展。粮食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

  更进一步说,社会成员生理上最基本要求的满足构成了整个社会基本稳定的最根本因素。而社会稳定又是各种经济活动得以蓬勃发展的前提和有力保障。

  回到当下来看,在稳物价,控通胀作为当前主要经济工作方向的背景下,粮食丰收无疑为政府实现经济目标创造了最有利的物质条件。“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句老话不仅道出了粮食价格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也反映出粮食丰欠与国家政策决策从容度的密切关系。粮价是物价的基础,粮价的稳定决定了未来物价的走势,使得政府控通胀有了物质基础,同时为政策措施的落实提供了时间保证。

  而此前,各部门协调出台的一系列物价稳定措施将在粮食丰收的保证下陆续发酵。国务院办公厅11月20日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同时,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铁道部、农业部等多部门分别启动措施,着手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各地政府也陆续配套出台细则:运输鲜活农产品免通行费、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市场干预重拳打击恶意囤积等等措施办法的实施,使得市场看涨农产品价格的预期已明显消退。12月3日,今年中国首次抛售的30万吨临储大豆宣告流拍,反映出市场对农产品价格的预期趋于理性。现货市场中食品价格涨幅开始趋缓,价格调控初见成效。

  有关监测数据显示,12月1日以来猪肉价格涨势进一步放缓,截至12月5日猪后臀尖肉价格每斤微降0.02元,猪五花肉价格连续4天持平。与国16条出台后的11月23日相比,北京、上海猪后臀尖肉价格下降相对明显,降幅已接近5.0%。而且,近期蔬菜价格下降品种规模扩大,前期涨幅较大的生姜、大蒜价钱呈现明显回落。截至12月2日,生姜、大蒜价钱累计降幅已超过5.0%,部分省市大蒜价钱累计降幅还超过了10%。这表明流通环节的障碍逐渐消除,炒作囤积资金已经受到震慑,物价调控组合拳开始显效。而伴随年底节日的来临,消费者信心有望继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可望保持。

  或许正是基于此,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近日接受采访时指出,12月物价涨幅的翘尾因素趋弱,12月CPI不会“破五”,而且会低于11月份。显然,当前的通胀并非猛于虎,而是可控的。

  今年粮食丰收是十二五开局的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