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2日 16:0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京报
CPI“破五”创28个月新高
上月同比涨5.1%;统计局称今后一个时期可保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本报讯(记者张静)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1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再次刷新年内纪录。这也是自2008年7月上涨6.3%之后,中国28个月以来CPI创下的最高涨幅。
探因菜跌粮涨助推CPI“破五”
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环比上涨2.0%;居住价格同比上涨5.8%,环比上涨1.8%。
“11月份物价的涨幅确实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昨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说。
调查显示,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1.7%,拉动CPI上涨3.8%,“贡献”率是74%;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5.8%,拉动CPI上涨0.9%,“贡献”率是18%。
“从同比指数构成来看,食品价格和居住类价格的上涨推动了同比CPI上涨。”盛来运介绍,11月份,食品价格中粮食同比上涨14.7%、食用油上涨14.3%、水果上涨28.1%、蛋类上涨17.6%。
盛来运解释,从环比指数构成的变化看,主要是食品、居住以及衣着类这三类商品的环比指数上涨决定的。这三类商品的环比分别上涨2%、1.8%和1.6%,对环比指数的“贡献”率分别是0.7%、0.3%和0.1%。其中,鲜菜环比下降1.9%。
预测可保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11月份CPI“破五”,让人们普遍对12月以及“两节”期间物价水平有所担忧。盛来运表示,国家统计局相信通过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40号文件的16项措施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是可以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
“政策的出台到产生明显效果,要有一定的时间。”盛来运指出,自国务院11月19日下发40号文件后,政策已初见成效,粮食、肉类等价格基本趋稳,尤其是蔬菜价格明显下降,物价将从12月份以后逐渐趋稳。按照通知要求,涉及的一些中长期政策安排将在12月20日之前落实到位,这些都是未来物价逐步稳定的有利因素。
盛来运表示,国务院40号文件已有很周到的考虑和安排,确保“两节”市场的供应。目前整个市场物资供求比较平衡,主要产品供应充足。“在这种情况下,相信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明显的效果。”
■释疑
周六公布与调准备金率无关
按此前惯例,国家统计局每月11日公布前一个月主要经济数据,逢双休日则顺延至下周一。昨日逢周六,国家统计局照常召开发布会引发媒体及业内猜测,认为与上调准备金率及加息预期有关。
盛来运昨日强调,这并非有意为之,并与准备金率上调毫无关系。并重申无特殊原因,经济数据都将按期在每月11日发布。
今年9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8月份经济数据时恰逢周末,随即引发加息等猜想。盛来运曾特别说明为何周六发布的原因。他解释,维持11日发布主要是出于应公众的要求,尽可能地缩短数据产生与发布的间隔。
盛来运还透露,明年新闻发布会时间正在商量敲定中,月度数据发布仍将安排在每月11日。
今年3%调控目标仍然可控
根据此次发布数据,今年前11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比1至10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
对于今年3%左右的CPI宏观调控目标是否可以实现,盛来运表示,3%稍稍过一点,但还在这个调控目标的范围之内。
盛来运表示,从目前11月份的情况来看,11月份CPI同比上涨5.1%,1-11月份已经是3.2%,但原来预定的宏观调控目标是3%左右,这是一个预期性的、指导性的目标,“3%稍稍过一点,应该还在这个调控目标的范围之内”。
关于明年的调控目标,盛来运称,“我想目前正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也会让大家在这方面得到一些启示。”本报记者 张静
■专家观点
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主因
应该看到,2010年的物价上涨,突破了天气异常、自然灾害、供应“大小年”等常规的因素,增加了不同于往年的涨价驱动,这才使得物价走势判断在短短几个月内发生了“逆转”。正如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研究室主任张岸元所说:“长期的货币超发结合目前时间点上整个社会成本的全面上升,是引发当前物价快速上涨远超社会预期的主要原因。”
而此轮物价上涨更关键的因素在于——各类社会成本特别是基础性劳动力成本上升,这在食品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蔬菜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
进入2010年,国内农用柴油、农用地膜和农药等农资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生产、流通环节人工成本更是明显增加。在农业从自给自足为主转向商品化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农业核算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促使“劳动力成本”概念的出现。过去农民不把自己干活时付出的劳动看作成本,但是打工后越来越认为自己的劳动是值钱的,因此播种、施肥、除虫、采摘等都要雇工,劳动力成本成为CPI持续走高的重要推手。业内专家认为,此轮物价上涨,只是工农产品比价的合理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