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对货币政策收紧不必过于悲观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4日 10:0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证券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年宏观政策取向定调为“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市场最为关注的货币政策则是按预期地定调为“稳健”,具体而言就是“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与以往“适度宽松”的提法相比,“稳健”自然就意味着相对收紧。在CPI连续新高及央行短期内连续提高准备金率的背景下,市场对于“稳健”的理解相当悲观。对此,如果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目标梳理一下就不难发现,这种悲观其实没有必要,或者说是放大了悲观预期。

  当前最让人担心的莫过于通胀形势相当严峻。刚刚公布的11月份5.1%的CPI不仅是年内高点,而且基本上超出了此前所有专家们的预测。从未来一段时间的物价走势来看,值得关注的是,5.1%很可能是阶段性的顶部区域了。随着国家在11月连续出台一系列组合拳调控物价,不少商品价格回落较为明显,12月份CPI增幅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是可以预期的。在春节期间会例行地经受进一步考验后,物价快速上涨的势头将阶段性地得到遏制。显然,这是判断未来一段时间政策取向的重要基础。从此次CPI超出预期仍然没有上调利率的动作来看,数量型工具仍然是央行未来回收流动性的主要手段,短期内加息的可能性正逐步变小,或者说是迫切性下降了。

  暂时慎用加息手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目前美国的低息压力就是最直接的。从2003年以来,随着大量外汇进入商业银行,央行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冲过多的银行间流动性。因此,连续加息预期将带来更大的流动性压力,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另外,在国际金融危机下迅速变得庞大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量也制约了央行对调控手段的选择空间。地方贷款大多投资基础设施等项目,收益率偏低,如果大幅提高利率,必然大大加重负担,容易发生较大问题。

  着眼于长远发展,包括加息在内的货币政策收紧也并不可怕,它恰恰更多地是为了保持经济更平稳地发展。仅仅从中国人口红利的角度来看,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工资成本上升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从而以成本推动的方式导致商品物价上涨,通胀压力必然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始终存在。还有,美元贬值导致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中国恰好是大宗商品进口大国,输入型通胀压力明显。正是在此背景下,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也将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就是充分意识到了物价上涨压力之大。因此,让非常时期的非常货币政策回归到常态,适当收紧是非常正常的。只有管理好了通胀预期,把物价上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避免市场信号紊乱,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才能有序、平稳推进。

  至于明年的流动性情况,一种较悲观的看法是明年新增贷款只有6.5万亿左右,不少专家则预测为7万亿。即使是以7万亿来计算,这就意味着明年的M2增速仅为15%。在2009年,M2增速为27%。今年前11个月,M2增速也超过了19%,较上一年已经大幅下降。显然,如果明年M2增速再次大幅下降必然会带来较多负面效应,更是经济发展难以承受之重。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来说,M2增速在当前相对较高是可以接受的。M2增速不会大幅下降就意味着,明年的新增信贷量肯定会略低于今年,但是,应该不止7万亿这个数字,也就好于市场一般预期。因此,明年的流动性仍然不会成为大问题。

  对于明年流动性不必过于悲观的另外一个理由就是,明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毫无疑问的是,仍然追求经济增长的各地将全力以赴“大干快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必然会达到相对高位,信贷在其中将发挥中坚作用。与此同时,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一大批新项目也将开始上马,这对贷款的需求将具有相对优势。所以,在这种几乎具有刚性需求的推动下,明年的新增信贷量难以出现明显下降,明年的流动性在货币政策变为稳健之后仍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