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高储蓄率引争议 麦肯锡:中国或遏制全球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6日 10:0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中国储蓄率几年内一定会下降”,12月10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教授Christopher Carroll在复旦大学首届中国经济学术国际会议上表示,“不是通过加大国内消费和投资的方式主动下降,就是通过汇率和贸易战等方式被动下降。”

  西方国家抛出的“储蓄国责任论”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源主要是全球经济失衡,而失衡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过度储蓄,美国以及欧洲过度消费。上个10年,中国投资了1万亿美元到美国国债和机构债券,降低了利率,催生美国房地产泡沫。

  Christopher Carroll认为,在这些思维影响下,目前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向中国施压,中国必须尽早提振国内消费和金融改革,降低储蓄率。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教授向记者表示,中国其实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买单者和受害者,要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需要全球治理结构的完善,其中包括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袁志刚说:“美国两次量化宽松推高了国际大宗产品的价格,造成了中国制造业生产成本的快速上涨,间接增大了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中国也是受害者。”

  另外,Christopher Carroll认为,中国高储蓄率是导致人民币汇率始终维持在相对低位的主要原因。面对国际汇率压力,中国应当会选择通过内生消费和投资的方式降低储蓄率,避免贸易战争的发生,“我对此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他还认为,短期来看,中国将加大国内投资力度,激发私人投资,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建厂和投资机器设备,长期来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金融改革等,这些都将导致几年内储蓄率的下降。

  袁志刚则认为,中国储蓄率不会那么快下降,这一过程大约会花费10-20年。

  “中国未来储蓄率的降低,有赖于国内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他表示,未来中国纺锤形的人口结构会有所改变,高储蓄年龄段人口比重下降。而与此同时,改革中国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则需要更大的改革力度。

  尽管中国的高储蓄率成了追究当下全球经济失衡的一个“靶子”,而麦肯锡最近发布的报告暗示,未来中国储蓄率下降,也许又会被扣上另一个“帽子”。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e Institute)上周发布的研究报告《告别廉价资本》(Farewell to Cheap Capital)称,发达国家的低利率环境将在未来几年内改变,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储蓄率进一步降低,将使得全球固定资产投资期望超过储蓄意愿,全球储蓄将变得匮乏,廉价资本不再充足。

  麦肯锡在报告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已经进入了史上最活跃的建设高峰期之一,如果新兴市场较美国更加迅速地进行基建和其他投资,同时发达国家增加整体储蓄,那么利率将进一步上升,而这又将遏制全球经济增长。

  根据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如果中国政府的国内改革达成目标,则全球储蓄率会降低1.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