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0日 07:4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杨 威/人民图片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竞争力。这要求消费、投资、出口必须均衡发力。让“三驾马车”跑得更欢,居民还有哪些期盼?亟待破除哪些机制体制障碍?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经济,企业的压力和动力有多大?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中外企业面临怎样的机遇与风险?我们走近普通百姓,也走近企业家和专家学者,以他们的视角来展望越来越近的2011年。
消 费
强化“车头”作用
●重建经济发展动力结构,内外需并重
●加快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百姓消费能力
●创新产品和服务,拓展消费空间
家在东北的李阿姨每月和老伴有6000元左右的退休工资。谈起明年开销,她觉得还是挺紧巴。“希望物价别涨太快,要不然心里没谱,不敢花钱。”李阿姨希望退休工资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标准能继续提高,“只要收入增加了,保障充分了,没啥后顾之忧,我们也想出去旅游,把家里的旧冰箱、电视换换。”
宏观经济向好、通胀压力减轻,衣食住行不断改善,医疗、养老保障不断提高,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更完善——采访中,人们对于明年的新生活,还抱有很多期望。
今年前三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029亿元,同比增长18.3%。内需走旺,巩固和扩大了我们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近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要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荆林波认为:横向比较,我国消费率明显偏低,居民消费率自1978年以来一直在53%以下,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下降到35%左右,而且情况仍然有恶化的倾向。“在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国际需求不稳的情况下,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动力绝不能像过去那样过度地、单纯地依靠粗放式的外贸,要重建经济发展动力结构,内外需并重,稳外需与扩内需相结合,稳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这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荆林波认为,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当务之急是破除一些机制体制障碍。“一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尽合理,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6%和12.6%,低于GDP增长水平,普通劳动者不能充分分享经济增长的蛋糕。二是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居民购买力低下,农村市场的开拓尚未根本见效。三是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程度还不是很高,未能充分发挥在再分配方面的调节作用。”
“扩大内需应制定明确的战略性目标。”荆林波说,必须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包括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并实施“居民收入增长规划”,将居民收入增长率和消费率的增长目标,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中。此外还应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稳定居民收入与消费不断增长的心理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特别对于低收入群体,防止其储蓄倾向进一步上升而消费意愿进一步下滑。“要提高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从制度上解决民生问题,全面提高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
扩大内需,难点在农村,潜力也在农村。荆林波认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健全农村社保体系、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是农村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现实基础。“此外,应尽快从制度层面解决1.6亿农民工及其家庭的市民化问题,由此可以释放的消费空间将难以估量。”
近年来,居民消费亮点、热点频出。荆林波分析说还要进一步净化消费环境、创新产品和服务,连“点”成“面”,拓展更广阔的消费空间。比如:打击投机需求,使住房消费理性化、合理化;改善路网条件,应对城市汽车销售的“井喷”局面;改变粗放经营,精耕细作旅游市场;规范秩序、加强培训,做大社区服务业蛋糕;推动“三网融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等。记者 曲哲涵
投资
重在结构优化
●投资将向发展薄弱环节倾斜
●投资与消费并非此消彼长,可实现互相促动
●给民间投资提供更公平的机会
福建省福清市一家陶瓷企业的总经理林先生最近在考虑明年发展时,有些举棋不定。他告诉记者,陶瓷业一直被认为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双高”产业,近年来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市场需求放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传统建筑陶瓷发展已经遇到明显瓶颈。作为企业来说,加快转型,发展高技术陶瓷是大势所趋。公司正在考虑太阳能陶瓷面板等新项目,但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都缺少相应的准备和支持,新项目投资还面临不少困难。
林先生的想法,代表了不少传统产业经营者的一个普遍心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钱应该往哪儿投,才能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谋取更大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的作用一直最为突出。然而,从今年的情况看,趋势却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非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行,前三季度分别为24.2%、22.1%和20.6%。专家预期,在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严控投资产能过剩行业,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等诸多因素作用下,明年投资增速很可能较今年有所回落。
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琨说,“十一五”时期,我国在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进行了大量投资,目前基础产业已经趋于完备,可投资项目的数量相应减少。我国经济过于依赖投资拉动,消费不足,是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投资的作用相对下降,让经济增长更加依靠消费带动,这是一个积极的变化。
不过,她也认为,我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阶段,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仍然离不开固定资产投资的推动。从企业的角度看,想要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也需要在自身转型、技术改造或扩大生产规模等方面进行投资。因此,可以预期,投资增速仍将保持一定水平,不会出现快速回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优化投资结构为重点,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李琨表示,投资结构的优化,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整体经济结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她认为,消费需求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与公共服务投资相关。通过加大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资,既可以更好满足百姓在这些领域的消费需求,同时也能增强稳定感,让百姓放心加大其他方面的消费力度。这说明,投资与消费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通过调整投资结构,可以实现互相促动。
此外,在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也需要更多的投资。我国节能减排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无论是政府投资,或者民间投资,都需要加大节能减排设施的投资。而正处于孕育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和企业的力量,也离不开政府投入的支持。从地区结构看,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等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发展潜力大,需要的投资量相对较多。这些地区的投资,对于改变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也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在投资结构调整的方向上,就是要进一步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向自主创新倾斜,向节能环保倾斜。此外,还应该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打破垄断,让民间投资有更公平的机会进入社会事业、市政公用和社会服务等领域。”李琨认为。记者 许志峰
出口
更要加速转型
●贸易摩擦向产业政策、汇率制度等宏观层面延伸
●加快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在稳出口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进口
“今年出口形势好了很多,前三季度格力电器出口同比增长达85%,其中绿色节能空调出口增长超过110%。”格力电器副总裁望靖东说,“2011年,我们将着重调整出口结构,加大自主创新投入,扩大绿色节能产品出口的比例。”
格力电器的业绩,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今年以来我国外贸整体形势。由于世界经济总体处于复苏通道,国内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我国外贸保持稳定增长。今年1至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67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6.3%。据商务部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全年进出口约为2.8万亿美元,比去年增长25%左右。
展望明年,应如何做好外贸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创外贸竞争新优势,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商务部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明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世界经济总体上将延续复苏态势,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多双边经贸合作仍是国际经贸关系的主流;国民经济向好势头得到进一步巩固,前两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采取的一系列外贸政策总体将保持稳定,有利于对外贸易持续平稳增长。
但与此同时,外部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相互交织,国内要素成本呈继续上升态势,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遭遇的贸易摩擦从纺织、轻工等低附加值产业向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蔓延,从具体产品层面向产业政策、汇率制度等宏观层面延伸的态势更加明显。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可能有所回落。”商务部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稳定外需,更要加快转型升级。与欧美等发达贸易强国相比,我们在出口产业结构、产品技术含量、创新能力以及人均贸易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也面临着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迫切任务,基本思路就是稳出口,增进口,调整外贸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水平,使国际收支和对外贸易更加平衡。
这位负责人表示,稳定出口并不是减少出口,而是在出口基本稳定增加的同时,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发展自有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争创新的竞争优势。同时,引导加工贸易延长产业链,提升加工贸易附加值,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扩大进口被提到更重要的位置。实际上,当前中国的贸易平衡状况已经有所改善。今年前11个月,中国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7个百分点;贸易顺差已从2008年的2954亿美元下降至2009年的1960亿美元,减少近1000亿美元。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明年要继续扩大进口,争取更加有利的位置,扩大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所需要的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和国内短缺物资进口。记者 崔 鹏 李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