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以规范稀土开发巩固“国际定价权”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30日 07:1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中国稀土政策再度激荡起了国内外舆论的聚焦。12月28日,商务部宣布将把2011年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额预定为14446吨,使中国稀土出口额同比下降约11.4%。

  当前稀土在高新科技和清洁能源等领域的不可替代性,以及中国稀土金属产量和国际贸易量占据全球稀土市场97%的绝对优势,使中国稀土政策的任何变动都将成为高度聚焦的国际事件。

  我们认为,中国与美日欧等双方在稀土问题上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利益冲突,当前双方的分歧是基于各自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判断,双方最突出的分歧集中于,美日欧担心中国采取稀土出口的限额政策,将影响其稀土进口和国际稀土市场的秩序等;而中方认为,稀土出口限额旨在遏制国内环境污染、稀土行业乱采滥伐等问题。

  稀土出口限额政策对遏制稀土开采污染、生产无序等问题的成效有限,且负面效应明显。稀土出口限额政策很容易割裂国内稀土市场与国际稀土市场,人为制造国内外稀土市场的价差套利空间,这反而不利于中国稀土产业的有效发展。如稀土出口配额政策,将使本需出口的稀土产量在国内消化,导致国内价格下跌,国际稀土市场的稀土价格将大涨。这种国内外稀土市场的价差诱惑,将很可能加剧稀土走私、配额投机以及稀土出口腐败等问题。这不仅增加了监管层清理整顿稀土产业的成本,而且人为扭曲了市场价格信号和导致资源错配。

  同时,稀土出口限额政策很容易导致国进民退问题,从而加剧稀土市场的国企垄断格局。自今年下半年消减稀土出口配额后,国内稀土产业就出现了国进民退之局面。因此,一旦稀土出口政策变相成为国进民退的序曲,那么国内稀土市场将由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转向非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而一旦稀土的国企垄断之市场格局形成,将不利于以稀土为原料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稀土产业的真正市场化。

  通过稀土出口限额管制和中国在国际稀土市场占据97%的绝对优势,并借助成立中国稀土协会而提高中国对稀土的国际定价权不现实,也很容易产生事倍功半之效果。当前中国依据占全球稀土储量30%的份额占据97%的国际市场产量和贸易量,而未能获得在稀土领域的国际定价权,根源于中国制度性地压低稀土开采成本:低廉的要素资源价格、廉价劳动力成本、资源税的长期缺位等,这些因素导致了国内企业的稀土开采成本显著低于国际竞争对手。

  稀土国际定价权本质上是稀土市场定价权,何种市场会成为稀土的市场定价市场,并不取决于一国对稀土所拥有的供应优势,抑或绝对的需求优势,而取决于哪种市场为交易双方提供了高效的稀土资源价格发现机制、避险对冲机制以及较低的市场交易成本。相反,实行稀土出口限额,不仅不会给中国带来持续的国际议价优势,反而降低了中国在国际稀土市场的话语权。想想海湾国家禁运石油的教训,短期内导致稀土价格飙升,但中长期却催生了非海湾石油势力的崛起,反而弱化了海湾国家的国际控制力。

  我们认为,中国若能转向开征稀土资源税、针对稀土开发企业征收环保税,严格要求稀土企业增加环保设备投入以抬高稀土投资成本,同时实行严格的稀土开采准入门槛(如符合何种技术和管理标准的企业才允许从事稀土开采),另外可以适当提高稀土出口税等手段。那么同样可以起到规范国内稀土产业、提高稀土出口议价能力,降低稀土开采污染等问题。而且,这相比出口管制政策,中国可建设面向国际的稀土期货市场,并借助中国在国际稀土产量和贸易量的绝对优势,要求国际购买者在中国的稀土期货和现货市场交易,从而聚敛中国在国际稀土市场的定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