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黄湘源:“直通车”何时才能变“自由行”?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6日 09: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温州直通车”出人意料地遭遇了“港股直通车”同样的命运。不同的是,一个是胎死腹中,一个还空转了一个时辰。只是这个试点的时辰实在是短得太可怜了。

  实际上,“温州方案”明文规定,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只准投资实业,不准炒股炒楼。“温州直通车”并不是人们心目中的“港股直通车”。

  不过,根据央行最近公布的1号文件《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的银行和企业均可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这意味着资本项目开放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央行的这一口子如果有朝一日再像温州那样向个人投资者放开,并向“不准炒股炒楼”的禁区再越过一步,那么,“港股直通车”离我们还会很远吗?

  开放个人海外投资是市场经济国家资本项开放重要的一环,在经济全球化及金融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它不仅是一个国家金融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民间资本寻找投资出路的内在需要。在美国发生的金融风波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资本市场,大多很快就走出了危机时期的低谷,有的股市还创出了历史新高,而在危机时期和后危机时代经济增长保持全球一枝独秀的中国,A股市场走势却离 “晴雨表”越来越远。这除了足以引起人们对A股市场功能定位和市场机制的强烈质疑之外,也进一步唤醒内地企业和居民海外投资意识的觉醒。人们有理由认为,如果在合适的时机开通了 “港股直通车”或更多的境外直接投资通道,岂不就可以“堤内损失堤外补”?

  “港股直通车”的叫停,按照当时的说法,有法规监管、股民教育、对港影响及股市稳定等四点考虑,其中所谓时机的因素占了一定的分量。不过,亏得惨不忍睹的央企衍生品投资,市场一变马上就来了个“咸鱼翻身”,其中固然在很大程度上有着“靠天吃饭”的成分,并不能够证明央企的衍生品投资一点都没有问题,更不等于说当年对“港股直通车”的叫停根本就停错了。但时机因素的重要性,从政策角度考量的主要是经济基础和市场环境方面的宏观条件,这同投资机会的具体把握并不是一回事。

  一定时期内必要的资本管制对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有其积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长期的“闭关锁国”状态不仅不利于中国的经济融合到经济全球化的洪流中并分享其成果,也不可能对国内的金融、企业和老百姓的财产安全提供可靠的有效保障。在某种意义上,A股市场由于不规范的缘故,投资者所经常面临的投资风险不一定比国际市场小。如果一直走不出需要依赖政策保护的思维定势,投资者就像永远长不大的孩子,非但一个变化莫测的政策市是危险的,一个没有政策市“市长”保护的、自由开放的国际市场就更危险了。

  在人民币正在走向国际化的时代,从“请进来”转向“走出去”显然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积极稳妥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不仅将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更好地支持企业“走出去”,进一步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也是在有效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风险的前提下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提高证券投资可兑换程度的一项积极举措。而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既然可以通过新设或者并购企业等途径来进行实业投资,那么,也就没有理由禁止企业通过对企业股权的曲线收购来实现其投资的目标。事实上,相对于较为复杂的境外开厂置店而言,股权投资反而是一条比较方便的通道。因此,选择何种更适合自己的境外投资方式,应该让企业自己去决定,用不着过多地横加干涉。同样的道理,“走出去”的投资行为主体究竟是用企业的名义,还是个人的名义,有时候也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过多地拘泥于束手缚脚的硬性规定,不是对投资者的保护,反而容易误事。

  开放国内企业和居民个人海外投资,是中国经济国际化、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不能光是为国内泛滥的流动性及国家巨大的外汇储备寻求出路,也要为投资者在参与海外投资的过程中,更好地调控投资风险和寻求财富增长机会的创造条件。换言之,现在已经不是要不要开放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好地开放的问题。事实上,在阳光化的开放曙光未见的情况下,不那么阳光的内地港股炒作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地下的潜行,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那么,“港股直通车”的旧事重提,一直就是人们期待中资本项目进一步开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港股直通车”停开以后,沪深两地和香港都在积极推出有“半通车”之称的ETF,但“半通车”毕竟不是“直通车”。“港股直通车”如果受阻于内地开办“国际板”的利益围城,用开放的视野来看,也是不合逻辑的。

  2007年提出的“港股直通车”,指的是境内投资者可以用自有外汇或者用人民币购买外汇,将外汇存入证券投资外汇账户,并通过商业银行的代理证券账户投资在香港证券市场交易的证券。在香港已经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并且证券市场相关机构已做好推出人民币股票的大部分准备,首只人民币新股即将面世的情况下,港交所正研究设立人民币“资金池”,以便没有人民币的投资者买卖人民币股票,“港股直通车”的内涵和形式都将有可能随之而发生相应的改变。证监会也有意在香港推出“小QFII”。人们选择哪个币种和以何种方式进行境外直接投资,也许不会再像原来那么重要了。

  也就是说,未来的“港股直通车”如果以若干不同版本的形式推出,或者变身为若干的“变形直通车”,也不是不可以想象的。重要的是,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坚冰正在打破,不管是“温州直通车”也好,“港股直通车”也好,境外投资道路的开通势在必行。“直通车”何时才能跟“自由行”一路同行?人民币国际化时代的中国在翘首以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