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7日 14:3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本轮金融危机爆发近四年来,尽管全球经济增长已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但全球金融稳定仍有待巩固,重大政策面临的挑战也有待解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月25日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在提醒着人们。
欧洲银行业与主权债务危机、去杠杆化、新兴市场资本流入、监管改革等问题成为构成当前全球金融稳定的关键因素。
主权债务更加关联银行风险
一些国家“主权债务与银行业风险之间的负面互相作用”正对一些融资市场造成干扰
这场金融危机留给我们的一大启示便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支持在短期内是有帮助的,但这样的支持却无法替代长期问题的结构性解决方案。
IMF强调,很多遭受危机的国家面临的根本问题正是主权债务与金融部门风险的“有害关联”,尤其对那些深陷债务危机的欧元区国家而言,目前的局势仍然亟待针对财政与银行业脆弱度的相关措施。
IMF在报告中指出:“尽管自2010年10月上一次发布《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以来,市场环境已有所改善,但总体而言欧元区主权风险已加剧并扩散至更多国家。”
报告警告称,一些国家的政府债券溢价已经远远超出去年5月欧债危机巅峰时期的最高水平,其中爱尔兰面临的压力尤其严重,并已导致欧盟、欧洲央行与IMF联手出资进行救助。希腊和爱尔兰的平均主权债务收益率与葡萄牙之间的相关度仍然较高,最近几个月葡萄牙与这些国家债券风险的相关度急剧上升,意大利也有所上升。
尽管这些风险仍然控制在欧元区范围之内,但一些国家“主权债务与银行业风险之间的负面互相作用”正对一些融资市场造成干扰。
IMF的数据显示,在那些主权债务压力最大的国家里,金融机构的信用违约掉期溢价增幅最大,而这种相关度已经比2008年高了不少。
随着银行业主权债务占GDP比重在过去几年中显著攀升,IMF称,一些国家以及他们的主要银行在2011年面临着大量融资需求。融资压力与银行业持续脆弱性的双重压力,使得金融系统面对市场波动时显得高度敏感而不堪一击。
对于欧盟,IMF提出了四大优先政策建议:采取进一步可靠的银行业压力测试,增加欧洲金融稳定机构(EFSF)的有效规模和灵活性,部署并加强欧元区范围内的清算机制,欧洲央行继续对银行提供额外流动性。
“去杠杆化”进展甚微
由于经济活动正在复苏,私人部门的债务占GDP比重应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逐渐回落,但当前的高负债水平以及贷款损失趋势仍将拖累复苏,并可能对银行体系构成风险
“全球资产负债表重组仍未完成,而且进展缓慢,杠杆仍然很高。”IMF在报告中警示,在一些发达国家市场,私人部门累积的总债务在多数情况下即使有所减少也仅仅是“部分减少”。
由于经济活动正在复苏,私人部门的债务占GDP比重应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逐渐回落,但当前的高负债水平以及贷款损失趋势仍将拖累复苏,并可能对银行体系构成风险。
IMF在报告中尤其提醒美国要“居安思危”。报告称,尽管一些国家在这些指标方面处境稍好,但仍然存在风险。“在美国,商业与房屋不动产的相关坏账对美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持续构成下行风险,而美国政府的债务占GDP比重依然较高。”
同时报告指出,一些国家较高水平的私人负债程度也可能会抑制信贷需求以及银行的放贷意愿,从而不利于经济复苏。
此外,IMF还对美国等发达国家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了警告:“尽管适应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促进复苏,低息与量化宽松政策可能会对金融稳定产生副作用,包括鼓励高风险投资等。低利率也会对固定收益投资者构成挑战,例如养老金与保险公司等,这些投资者要依赖更高的资产收益率来实现长期、固定的义务。”
资本大量流入新兴经济体
资本流入通常对于接受国而言是有利的,但持续的资本流入也会耗尽该国金融系统的吸收能力
美国的低息与量化宽松政策产生的“副作用”在新兴经济体尤为明显。
IMF指出,发达国家的适应性宽松政策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相对良好的基本面情况正激起大量资本流动,这意味着新兴市场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们有必要“密切注意资产价格泡沫以及过量信贷的迹象”。
一些主要新兴市场强劲的经济基本面,加上发达国家的低利率,使得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大幅回落的资本流动开始反弹。
IMF的数据显示,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净流入总额目前已占这些国家GDP总额的4%左右。在危机爆发前,这一比例曾一度超过6%。IMF认为,在资本大量流入的同时,股票与债券发行量的激增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资产价格上升的幅度。
IMF认为,这些资本流动一部分是由结构性因素驱动的,而这些因素也反映了那些看多新兴市场资产的机构投资者在资产配置方面的策略变化。然而,这些资本流也由“套息交易”(carry trades)拉动——投资者通过利率差和对汇率升值的预期牟利。这些预期通常伴随着那些限制汇率升值的暂时性政策。远期利率显示,当前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利率差异预计将会上升,从而进一步增加“套息交易”的动机。
在警惕资本流入的同时,IMF同样提醒新兴市场注意这些资本“反向流动”的风险。因为“一旦发达国家利率意外上升,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预期有所变化,或者市场风险厌恶程度上升,那么作为反应,资本就会反向流动”。
资本流入通常对于接受国而言是有利的,但持续的资本流入也会耗尽该国金融系统的吸收能力。报告显示,流入债券与股票基金市场的资金流颇为强劲,尤其在股票基金市场。IMF警告称:“如果一国的资产供应量有限的话,可能会形成资产价格泡沫。”
IMF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尔·布兰查德表示,许多新兴经济体可能需要收紧货币政策以遏制通胀。IMF的报告指出,虽然发达经济体开始发挥更大推动作用,但它们仍是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风险。
持续加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
全球各国的金融系统必须调整并推进这些新的改革,但对于一些国家而言这种改革势必更具挑战性
在全球层面上,各国都在努力推进监管改革,但由于疲于应对以及问题本身的复杂度,依然挑战重重。
IMF指出,在保护整体金融系统稳定的宏观审慎方面,多数国家仍然还处在“早期阶段”。但目前已有人开始担忧,“在各国取得实质性进展之前,系统性风险就可能已经累积起来了”。
全球各国的金融系统必须调整并推进这些新的改革,但对于一些国家而言这种改革势必更具挑战性,例如日本,该国拥有极低的利率以及长期积累下来的高债务。
另一方面,针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SIFIs)的指导方针以及对其系统性风险的衡量方法正在制定中,但如何才能减少这些机构对金融系统构成的风险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IMF称,加强监管质量以及研究出一项全面可行的跨境清算方案也是计划表中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