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失败】蔡达标:失败的获胜者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4日 09:5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创业家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如果他们在目标发生分歧之初,就考虑分手方案,何至于造成今天的闹剧?

    从高盛大厦16层的窗户朝南望去,能看见著名的天河城购物中心,这里是广州市的中心区域,人流熙攘,热闹嘈杂,真功夫餐饮连锁的总部就在这里。自前妻潘敏峰和她的哥哥潘宇海、潘国良8月12日冲撞这里以来,每天公司大门都有4名保安轮流驻守,陌生人进来先需盘问,公司员工则重新启用了员工牌。这里是风暴的中心,每个人都是惊弓之鸟。

    在内讧事件爆出之后,蔡达标的办公室就一直空着,偶尔有人进去也是因为公司缺乏会议室的缘故。38岁的蔡达标知道这一天迟早要来临,纷争也是在意料之中,潘宇海不惜一切代价来讨要他认为属于自己的东西,处于风暴中心的蔡选择了暂时的消失。他选择对媒体保持沉默。

    潘宇海现在无法预计下一步该怎么走,他不知道自己应该要什么:钱或者管理权?对于这家曾经倾注自己全部心血的公司,他似乎无从怀念。早在去年年底,潘宇海就已经彻底丧失了对自己一手创立起来的公司的管理权限,真功夫现在已经不属于他,即使他手上与蔡达标一样握有47%的股权。

    一个握有公司47%股权的股东应该如何退出公司,真功夫的掌控者蔡达标并没有冷静地考虑过。

  三个人的创业故事

    许多年之后,当有人问起蔡达标的创业经历时,他总是像说故事一样说起他在《麦当劳的神话》一书里寻找到的创业灵感,从此确定了他1994年之后做快餐连锁的梦想。事实上,他的创业历程远比这个光鲜的故事要复杂。据《创业家》走访调查:1989年5月辍学之后,蔡达标进入其父亲手下的一家摩托车制造厂学习维修,每月领300元薪水;两年后,不喜欢只做打工仔的蔡达标离职与妻子潘敏峰一起办起了五金店;1993年,生意惨淡的五金店倒闭,蔡达标被迫投靠潘敏峰弟弟潘宇海在1990年创办的168甜品屋;1994年4月,在与潘敏峰、潘宇海合计之后,蔡达标和潘宇海各自出资4万元将168甜品屋改名为168蒸品餐厅,店铺开在东莞长安镇霄边村107国道旁,至此蔡达标的创业算是略有眉目。

    一位与潘、蔡二人认识多年的人向《创业家》介绍,在创办168蒸品餐厅之前,潘宇海很早就和蔡达标认识,因为姐姐潘敏峰从小学起就和蔡达标是同学,后来升级成为恋人。潘家是香港厨师世家,潘宇海是这个大厨家庭的继任者,是一个天生美食迷。他学习能力很强,喜欢和各路厨师切磋技艺。168蒸品餐厅创立之初,潘宇海经常到东莞各个星级酒店尝试厨艺,回来之后自己调试模仿也能做出大同小异的美食。同样味道、相差数倍的价格吸引了大批的顾客前来。虽然餐厅每天11点才开业,但是早上九点多就会有人前来敲门。后来成为真功夫董事会成员之一的周明回忆,他1994年从麦当劳跳槽到168蒸品餐厅时,这个70多平方米、只有7个员工的小店月销售额可以达到30多万元,生意好得离谱。

    餐厅生意逐渐红火,168蒸品餐厅开始有了公司的味道,三人之间的分工也变得明确起来:蔡达标负责品牌总体策划,潘宇海负责产品质量管理,潘敏峰负责餐厅财务记录。这个架构彼此制约均衡,很少有争吵产生。1997年,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一年蔡达标和潘宇海联合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研制出后来一举攻克中式快餐标准化难关的“电脑程控蒸汽柜”。这项令蔡达标津津乐道的技术让168蒸品餐厅彻底告别了作坊式的运作模式,走上了标准化连锁的扩张道路,这也给了蔡达标一个反客为主的机会。

    在“168时代”,由于不能规模化生产,餐厅的拓展只有3家,整体的主导权基本掌握在潘宇海手上。那是一个菜品决定一切的时代,潘宇海亲自研发和掌握着菜品的配方,有着策划才能的蔡达标很难施展自己的才华。“电脑程控蒸汽柜”技术出台以后,潘宇海相对显得轻松一些,他不再需要监督菜品质量,巨大而崭新的机器能够代替他识别一切。而对于蔡达标来说,标准化问题的解决让他从后台跃上了前台,他开始相信自己有能力能够改变整个行业。

  更名引发第一次冲突

    1997年底,蔡达标和潘宇海商量后注册成立了双种子饮食公司。在最初的股权分配上,潘宇海占50%,蔡达标和潘敏峰各占25%。双种子的LOGO是两颗小种子的图样,设计来源于《易经》中的阴阳符号。蔡达标对此的解释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互为补充,我们都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这有点类似于两人的创业誓言,彼此宽容,然后共同前进。

    2004年,蔡达标出资400万元请叶茂中对双种子展开全方位的市场调研和品牌策划,进行企业升级。叶茂中给出的方案是:放弃“双种子”,启用“真功夫”新品牌,以体现“征服自我,超越极限”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真功夫”的提出是典型的带有蔡达标式的方案:聪明、张扬、侵略性强。但是董事会上许多人仍然反对启用这个方案,潘宇海便是反对声最强的一个。这是两人第一次浮于台面上的激烈争吵,谁也不会忘记当时的情形。一位当事人向《创业家》回忆说,那段时间几乎天天开董事会,每次都和打架一样,作为两派代表,蔡潘两人各自承受着巨大压力,潘宇海甚至数度落泪。蔡达标没有潘宇海那么激动,他的感情比潘埋藏得更深,并不是一撬而动。

    蔡达标认为“双种子”无法打开一线城市的市场,即使市场反响不错,由于大城市的运营成本和品牌的自身限制,利润率非常之低,扩张起来不是长久之计。潘宇海觉得“双种子”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美誉度与影响力,尤其在华南地区有着深厚的顾客基础,品牌价值至少在几千万以上,如果贸然转型,风险很大。

    这次争吵的结果以蔡达标的胜利告终,同时也确立起了以蔡为核心的真功夫团队。事实证明,这是一次成功的策划,蔡达标的方案帮助公司洗牌成功,赢利能力逐年递增,真功夫随即进入高速发展通道。

  积蓄的裂痕

    在公司内部,蔡达标被公认为睿智而具远见。

    一位在公司内部工作了7年的资深员工向《创业家》透露,早在转型之前,蔡就和潘商量过公司管理权的问题。那时候,真功夫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家族企业,蔡潘二人各占50%(蔡加上其妻所持25%),谁也没有公司的最终决策权。为了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在2003年蔡达标向潘宇海提出出任公司总裁(之前一直由潘宇海任公司总裁),并且在董事会上承诺5年换届。潘宇海深知蔡达标的策划才能,为了全局利益,潘宇海退居幕后,负责起了粤西、华北地区的开拓工作。蔡达标于是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真功夫的代言人,相继出现在各大媒体上。

    在日后的媒体报道上,蔡达标被塑造成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模样。这个开拓中式快餐连锁的先锋在纸面上文思敏捷、热爱功夫,但是私底下蔡却很沉默,即使是在董事会上,他也很少发表意见,真功夫内部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很多时候,潘觉得自己并不了解这个一起打拼的朋友,不能掌控公司的发展。

    2006年9月,蔡达标和潘敏峰15年的感情宣布破裂,两人协议离婚。为了争取到子女的抚养权,潘敏峰放弃了原本属于自己的25%的股权。一位真功夫核心人士向《创业家》透露,这让原本动摇的潘宇海情感上再次蒙上了一层阴影,加上股权均衡对立,潘宇海越来越觉得自己在公司战略上难以施展拳脚,他更多地变成了一个前线的执行者。他基本上主要负责公司在各个区域的拓荒工作,2004年是东莞及粤西,2005年至2007年是华北、华东地区。

    在与潘敏峰离婚之后,蔡达标觉得此时应该是一个去家族化的好机会,他决定引入风投来解决这个问题。今日资本的徐新从2005年开始观察真功夫近两年,两人第一次见面就聊了3个多小时。徐新最大的质疑来自两人50对50的均等股份,她以多年的经验告诉蔡达标,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局面需要尽快改善。这正好说中了蔡的心头病,只是真功夫在发展过程中没有从银行贷款,一直依靠自有资金发展,并不缺钱,所以蔡当时没有接受徐新的提议。

    2007年初,蔡达标开始为引入风投做准备。他在真功夫开始推行内部管理的“精益工程”,使公司由“情理法”转向“法理情”的标准化管理。2007年10月,真功夫引入今日资本和中山联动两家风投约3亿元人民币注资。公司整体管理结构随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股权方面,蔡达标与潘宇海两人各占47%股权,今日资本徐新占股3%,中山联动黄建伟占股3%;董事会上,原本的5位董事是蔡达标、潘宇海、潘敏峰、周明和万伟民,此后则变成了蔡达标、潘宇海、双种子董事一名以及今日资本和中山联动委派的董事两名;企业由原来的私人企业变成了中外合资公司。

    资本的进入本来是一次解决双方冲突的最好机会,可是蔡达标和意识到问题的徐新并没有真正抓住这次机会。

  不惜一切的决裂

    此次的变动让潘宇海甚为不满,他觉得自己彻底被边缘化。

    改革期间,原真功夫董事周明、华南区总经理易正伟等老员工的离职削弱了潘宇海在公司的势力,新晋的员工和空降的高层许多都不了解潘的背景。企业性质变成中外合资公司之后,股份多少便不再是决策依据,替代的是董事会票数。由于新的董事成员大多在蔡的控制范围内,这就导致了潘的决议很难执行。

    据知情人透露,到2007年底时,潘宇海和蔡达标已经作别了以往的兄弟情谊,公司里的人只要看见两人见面,不出5分钟就会面红耳赤。几次三番下来,潘宇海明白这个公司已经不在他的控制之内。2008年初,潘宇海向董事会申请一直亟待展开的多品牌战略,创建哈大师牛肉面。董事会最终答应了潘宇海的提议,决定注资5000万元,支持潘创建真功夫的全资子公司。蔡达标当时觉得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潘宇海如果有属于自己的公司,两人在真功夫战略方面的争吵就会少很多,这样也不会影响公司的执行力。事实证明,2008年整整一年,潘宇海忙于哈大师的创立和推广,确实较少过问真功夫的发展情况。

    可惜这样的情况仅仅持续了一年。蔡达标原本答应对哈大师注资5000万元,迫于现金压力,先期到账1600万元。在品牌创立之前,由于蔡潘两人当众允诺互不干预,所以蔡对于哈大师只是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并不强求实施。这些意见后来大部分都没有被潘采纳。

    哈大师在经营一年之后,情况并不理想,资金却已所剩无几,对于潘宇海来说,他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就此死去,于是在2009年初他找到蔡达标,希望公司能将剩下的3400万元马上注入。真功夫在2009年的发展规划是继续扩张门店,因为蔡达标从来不做加盟店,所以公司的现金流变得非常紧张,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蔡达标只能表示哈大师的发展计划要缓一缓。至此,出让控制权、利益却严重失衡的潘宇海完全愤怒了。潘蔡两人的矛盾于是一触即发,潘宇海遂决定报复蔡达标。

    蔡达标在2009年初向银行申请到了一笔1亿元的无抵押贷款,用于当年的门店扩张。潘宇海得知消息后却向银行声称“两大股东矛盾,贷款有风险”,生生把贷款推了回去。这是一件让所有人都震惊的事情。蔡达标完全没有想到潘宇海会以牺牲公司利益的形式来报复他,他事先想到过许多可能,然而事实还是超越了他心里的底线。

    虽然在今日资本和中山联动的联合担保下蔡达标最终还是申请到了贷款,但是潘蔡两人此后彻底翻脸。而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就并不奇怪了:2009年8月12日,潘宇海哥哥潘国良手持潘宇海签名授权的委托书到真功夫总部报道。潘国良是真功夫餐饮连锁店华南区发展经理,在他出示的委托书上写着“依2007年10月8日真功夫各股东《合作框架协议》第7.7条‘真功夫管理层……总经理由蔡达标方委派,副总经理由潘宇海方面委派’之规定,从即日起本人特委任潘国良先生为本公司副总经理,进驻真功夫总部办公。”此次任命,蔡达标看做是潘宇海的一次私人委派,董事会随后对于潘宇海和潘敏峰冲撞总部的行为表示出了严厉的谴责,潘蔡矛盾激化达到高潮。

    即使是在矛盾高峰期,有人问蔡达标最伤痛的事是什么,他沉默片刻答案仍然是,和潘宇海争执。潘宇海对于蔡达标的情感要单纯一些,矛盾激化以后他对蔡就只剩下恨意,他认为是蔡让他从公司管理层中出局,他已经不可能像年初那样可以跟对方心平气和地坐下来了。

    蔡达标很早就知道这个矛盾迟早要爆发,他只是不能断定是什么时间。据知情人透露,他曾经担心潘宇海会在改革过程中阻挠或者在不久之后的上市前夕大闹一场,现在真正对方闹完之后他反而放心了一些,他觉得这些问题越早暴露越好,因为大家都还有时间来解决问题。蔡达标所谓的“问题”指的是潘宇海所持的47%的股权,无论如何这个比例也有些过高。在引入风投的时候,蔡达标曾经与潘宇海商量过股权变更的事宜,潘迟迟没有答应,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以现在胶着的状况重提旧事,蔡达标不用猜也知道答案。

    蔡达标现在开始调整心态,准备在未来上市之前的两三年内慢慢说服潘宇海出让部分或者全部股权。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但是在蔡看来,这是真功夫所有董事的期望,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但这是潘宇海所期望的吗?蔡达标又一次忽视了他的这个搭档——不,现在应该叫对手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