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锦湖轮胎深陷三重门:疑对欧美和中国用双重标准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2日 09: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作者: 王永强,周树远

  3月29日下午五点多,锦湖轮胎公司天津滨海厂区门前,十多辆接送员工上下班的锦湖大巴一字排开,旁边的出租车司机也在耐心地等待着乘客,一位开着昌河车来卖水的商贩将各种饮料依次摆开,在稍微偏离锦湖大门正对过的旁边,烤肉串的炉火也开始烤炙出阵阵香味……

  看起来,自“3·15”遭央视曝光超标使用“返炼胶”两周来,早已被国家相关部门责令停产的天津锦湖轮胎,真实情况并没有外界想的那样严重。

  “一直以来,锦湖实行的是‘三班倒’生产制,现在白天不生产了,但夜间的生产工作还在继续。”据一位这几日进入过天津锦湖生产车间的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车间地面头天进去还是干干净净的,第二天进去就会看到明显的生产尘粉,“虽然被国家暂停了13张3C认证证书,但工厂晚上肯定还在生产。”

  是“屡教不改”还是另有隐情?天津锦湖“违规”源于工艺问题还是管理问题?带着诸多悬疑,记者逐渐深入到了锦湖轮胎内部。

  停产两套标准

  按照天津锦湖生产部某人士的说法,自3月15日遭到“曝光”之后,天津市和滨海新区质监局就进入锦湖公司进行了执法检查、抽样送检,并责令该企业在事实查清前停止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工作;3月16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即暂停了锦湖轮胎产品的13张3C认证证书,责令相关产品不得出厂销售。

  但记者注意到,在3月29日上午,天津开发区锦湖轮胎厂区正门内,还有不少运输车在等待装卸轮胎,有的则在厂间不停穿行。在锦湖轮胎正门处,一位正在等待取车的长期帮锦湖运送原材料的货车车主表示,自己的车虽然空无一物,但锦湖轮胎仍然将其车扣压,防止外界看到车辆进出,并以为工厂仍在生产。而在锦湖轮胎正门某处贴出的公告亦称:11点到13点车辆一律不允许进出厂区。而厂区内也有员工告诉记者,这里生产并未完全停止。

  当记者把锦湖轮胎晚间还在生产的问题抛向天津开发区管委会的一位负责人时,该人士随即表示不相信,但她随后又表示,锦湖轮胎被叫停的是针对在国内生产和销售的3C认证证书,因此,锦湖轮胎很可能是在生产出口国外的产品。

  据了解,锦湖轮胎在中国生产的产品中有50%都用于出口,且主要出口到欧洲和美国市场。“欧美国家在轮胎方面的认证标准本来就比中国要高得多,而他们最近几年还在频繁提高标准。”一位轮胎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从2007年6月起,美国开始实施“FMVSS139轮胎测试标准”,其最大的特点是安全参数比原来的标准更加严格;欧盟方面,新的《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制度》也在2007年实施,该政策规定轮胎企业需要对约三万种化学品进行安全评价,“而我国目前执行的轮胎质量标准还是20年前发布的标准,多年来未曾有过任何改变,已经严重滞后于目前汽车和道路的发展速度。”

  既然如此,如果锦湖轮胎还在生产出口欧美的产品,那至少能够说明这部分产品是满足严苛的要求的,但问题是锦湖轮胎生产的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为何就出现了质量问题呢?难道在面对欧美市场和中国市场时,锦湖轮胎使用了“双重标准”?

  对此,来自锦湖轮胎上海总部的市场部科长赵华桥回应称,天津厂区是否彻底停产需进行了解。但截至记者发稿时,对方一直未给出相关信息。

  工艺多次诿过

  其实,早在被央视曝光之前,锦湖轮胎的“质量问题”就已经多次出现了。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披露的锦湖轮胎“前科”有:从2007年年底到2008年年初,众多车主指锦湖轮胎存在严重质量问题;2008年,锦湖轮胎配套的别克凯越出现“异常鼓包”现象;2009年5月,中消协公布2008年接到495例针对轮胎的投诉,其中较为严重的是锦湖轮胎的鼓包和侧面裂纹问题。

  但来自消费者的呼声,不仅长期未能得到锦湖轮胎高层的重视,反而不断遇到锦湖轮胎的“推诿指责”:2009年6月,时任锦湖(中国)轮胎销售公司总经理金炯均表示:“锦湖生产的2480万个轮胎都不出现鼓包那只有上帝才能做得到”,是“消费者使用不当”。

  被曝光后的第二天,锦湖轮胎也先是“拒不认错”,表示其用于轮胎生产的“返炼胶”并非次品,不存在质量问题。直至3月21日下午,锦湖轮胎中国区总裁李汉燮才通过央视《消费主张》栏目正式向广大消费者发布道歉声明,称经调查发现了“被报道的工段”存在不按照公司的内部标准进行生产的事实,也确认了锦湖轮胎天津工厂经营层和管理监督人员疏于履行职责的事实。

  但对于天津锦湖到底不按工艺标准生产的工段范围有多大、产能几何、锦湖内部的“返炼胶”如何定义等敏感话题,锦湖并未表示出足够诚意,语焉不详。

  据了解,原化工部橡胶司于1991年5月制定的《子午线轮胎工艺技术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明确规定,胎面压出工艺中返炼胶均匀掺用比例不大于20%;胎侧胶、胎肩垫胶、三角胶压出工艺中返炼胶应按胶种不同分开回炼,出片后掺用,掺用比例不大于20%。

  只不过,自1998年化工部撤销后,《规定》的作用就被逐渐淡化了,相关质检部门此后也并未按照《规定》来对轮胎产品进行检测,只是这次锦湖轮胎被曝光之后,《规定》才又被重新翻了出来。对此,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仅表示,一切都要等调查化验结果出来后再做解释。

  轮胎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轮胎主要分为胎冠、胎侧和胎基三部分,胎冠触地面积最大,要求最高,央视镜头曝光显示,锦湖轮胎主要在胎侧部分掺用了大量返炼胶,掺用比例在30%以上,因此,才有了前述消费者投诉的锦湖轮胎侧面裂纹和鼓包问题。

  就此,记者又向赵华桥求证,但赵仅强调锦湖轮胎的“返炼胶”并非“次品”,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角料”,但对于更多信息,他以开会为由回绝了记者的采访。

  管理:沟通不畅

  在锦湖轮胎事件愈演愈烈的同时,为了消除不利影响,锦湖轮胎在3月21日对外宣称已经免去了三位当事责任人的职务。经记者调查得知,这三人分别是天津锦湖轮胎公司总经理、生产部部长和品保部部长,且均为韩国人。

  据记者了解,在2011年年初,锦湖轮胎更换了大部分管理层,现在的中国区总裁李汉燮就是1月份刚刚上任的;同时,锦湖轮胎的公关负责人长期空缺,导致消费者反映的质量问题很难得到韩国高层重视。

  对此,赵华桥表示:“目前我们公司内部正在积极工作,收集必要信息,并与各方紧密合作。”

  “在锦湖,先前科长级别(包括科长)的人大部分都是韩国派驻人员,今年开始他们打算缩小这个比例。”上述人士称,在将中国作为重要目标市场之后,主要定位在中低端轮胎市场的锦湖已经意识到了上述不足,2010年锦湖轮胎还曾组织了一批记者、消费者前往天津工厂参观。

  而据熟悉南京锦湖轮胎的业内资深人士透露,南京锦湖工厂属于合资公司,韩方虽然占70%以上股份,但南京锦湖总经理黄国忠是中国人,管理上“很强势”。该资深人士称,“而天津锦湖属于韩方独资公司,韩国人占据了所有主要岗位,这虽然能提高效率,但管理上缺乏制衡、本土化不够成为天津锦湖管理上的先天不足。”

  此外,上述资深人士还表示,锦湖轮胎的母公司韩亚集团,涉及行业众多,而金融、银行、航空等产业在韩亚集团中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轮胎行业,所以,与其他一些专注于轮胎行业的企业相比,锦湖在轮胎工艺上的积淀也并不深厚。

  暴露于阳光之下以后,锦湖轮胎未来究竟将走向何方尚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家质检总局对其抽样检查的最终认定结果出来之前(天津开发区质监局称最终认定结果将在两周内公布),锦湖轮胎还要战战兢兢地等待着。那在这之后呢?

  本报记者何勇对本文亦有贡献

  资料链接

  什么是返炼胶?

  炼胶是轮胎生产中的一个工序,即将橡胶、炭黑、硫化剂、促进剂、防老剂等原料混在一起,在炼胶机里炼制,成为混炼胶,进行质量检验后,用于下面的生产工序。检验不合格的混炼胶,作为原料按比例掺到下一次炼胶中,这些不合格的混炼胶,就叫返炼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