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2日 13:5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证券报
通货膨胀近日成为新兴经济体发展绕不开的难题,特别是2011年以来,新兴经济体面临多轮输入性通胀“空袭”。作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的主引擎,新兴经济体纷纷收缓增长脚步,“检修”内部机制纰漏,并收紧货币政策抑制泛滥流动性,出台财政政策预防内部失衡,紧缩信贷额度控制内需虚旺,同时管制资本严防热钱肆意进出。
通胀局势仍严峻
在后危机时期,新兴经济体呈现出新的经济增长特征,即内需开始充当重要的增长引擎。随着近期外需增长恢复,国际粮食、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飙升,新兴经济体物价面临内需推动型和输入性通胀的双重“烘烤”。
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典型代表——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其2月份通胀率分别达9.5%、8.31%、6%。经济规模较大的新兴经济体如韩国、印尼、南非和越南2月份CPI也分别上涨4.5%、6.84%、5.7%和12.31%。皆超过各国货币当局的目标通胀区间。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成为推动新兴经济体此轮物价攀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印度、韩国的食品通胀率皆超过10%。
亚洲开发银行3月29日表示,东亚新兴经济体经济将继续强劲增长,但食品、石油及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以及货币政策收紧的可能性均对未来经济增长构成风险。此外,由于强劲的需求导致全球商品和食品价格上涨,多个国家的通胀率可能会超过既定目标。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则在3月26日警告,发展中经济体需要关注通货膨胀风险,这些地区目前存在经济过热的危险。
热钱流动酿风险
为抑制进一步的通货膨胀,巴西、泰国、印尼和韩国等新兴经济体开始采取各种措施干预物价。其中,堵截短期资本流入套利成为新兴经济体普遍采用的政策手段之一。在新兴市场国家采取的资本管制措施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对资本流入实施管制,二是鼓励资本流出。
巴西财政部长3月29日表示,政府决定对从国外获取的短期贷款和国际债券发行征收6%的金融交易税(IOF),以减少该国企业和银行的套利行为,遏制本币升值。巴西曾在去年10月4日将外资购买国内债券的IOF税率由2%调高至4%,随后在10月18日,又将之上调至6%。
其实,从去年10月份起,随着所谓“货币战”的爆发,泰国、韩国和印尼等新兴经济体纷纷加入资本管制“大队”。泰国和韩国在当月恢复或开征对外资购买本币债券的预扣税,韩国和印尼在去年12月份收紧本地银行的外债头寸,韩国还收紧了银行外汇衍生品的交易头寸。
但在今年,新兴经济体泡沫风险继续扩大,资本管制造成的交易成本提升,而美欧等发达市场逐步企稳,前期流入的国际资本开始有获利回流意愿。据美国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EPFR)3月25日发布报告称,新兴市场股票基金今年以来的资金赎回规模已累计达268亿美元。分析人士称,若这种国际资本大进大出趋势持续,将给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稳定构成较大风险。
经济增速或下滑
今年以来,各大经济机构纷纷对于亚洲和拉美新兴经济体经济过热现象提出警告,并纷纷“支招”为其“降温”,并预计今明两年,在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复苏好于预期的前提下,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或会有所下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受强劲内需和全球贸易复苏等因素带动,新兴经济体增长保持强劲,但通货膨胀压力在增大。
西班牙对外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艾西亚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拉美和亚洲新兴经济体今明两年增长强劲,但是存在着经济过热风险,这主要表现在内需持续旺盛,信贷增速和资产价格居高不下。她还表示,拉丁美洲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接近6%,高于其潜在经济增长率,拉美经济体需采取紧缩政策避免经济过热。
不过,她依然强调,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亚洲新兴经济体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