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2日 17:1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1日电(记者 罗宇凡、赵瑞希)随着一季度的结束,各地房价调控目标已经由“制定”阶段转向了“验收”阶段。虽然在“国8条”中明确要求,“各城市人民政府要合理确定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并于一季度向社会公布。”但在政策的具体落实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城市都如期完成了调控目标的制定。不仅如此,许多已经公布了房价调控目标的城市,由于调控目标过多地与GDP指标挂钩,导致涨价空间过大等问题,更是引发了各方的争议。
回顾过去一年多我国房地产调控的政策轨迹,从2010年1月份的“国11条”,4月份的“国10条”,到9月份多部委联合出手调控房价,再到今年年初房产税试点的推出……一方面,中央调控房地产的力度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另一方面,房价依然高企,现实与社会期待仍有相当距离。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1年初“国8条”出台,在进一步强化保障房建设、“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要求各地限期出台房价控制目标,其背后的政策用意非常明显:通过量化的调控目标,明确责任、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扭转市场预期,从而保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为此,“国8条”中不仅提出了目标出台的具体期限,还明确提出了制定房价控制目标的三个重要参考维度——当地经济发展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希望各地能够因地制宜,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情况下制定出合理的调控目标。
两个多月过去了,从银川公布房价控制目标为“新建商品住房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当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以内”开始,各地在制定房价控制目标的参考因素中,超过10%的GDP发展速度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被屡屡作为参照系,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则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
从目前已经公布房价控制目标的100多个城市来看,除了北京明确提出“稳中有降”的调控目标之外,几乎所有城市都在各自的参照系下为2011年房价的继续上涨留下了“充足”的空间。原本以控制房价、扭转预期为目的的房价控制目标在具体的实践中反倒助长了“涨价”预期。不仅如此,在制定房价控制目标的过程中,一些城市只对部分区域限价,还有一些城市只对部分户型限价的措施,更是变相地消解了调控的力度,将执行中央政策变成了完成任务的“对策”。